大公產品

首页 > 评论 > 正文

議會內外/打造香港人工智能的「創新閉環」\葛珮帆

時間:2025-09-01 05:02:00來源:大公报

  國務院近日印發《關於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全面勾勒出人工智能與經濟社會各領域深度融合的宏偉藍圖。這一重大規劃旨在充分發揮中國數據資源豐富、應用場景廣闊等優勢,加快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意見》圍繞行業應用需求和基礎能力供給協同推進,提出一系列政策舉措。一方面,以行業應用需求為牽引,統籌國內和國際,開展「人工智能+」六大行動。這六大行動包括:科學技術、產業發展、消費提質、民生福祉、治理能力及全球合作;另一方面,以硬基礎和軟建設為保障,統籌發展和安全,築牢「人工智能+」行動8大支撐。

  成為國家的「價值增值器」

  人工智能已從單一技術演變為驅動經濟社會變革的核心引擎,香港正站在融入這一國家戰略的歷史節點上。在此時代轉捩點上,如何深度融入國家人工智能發展戰略,不僅關乎香港自身的未來,更關係到國家在全球科技競爭格局中的戰略布局。

  1、香港應充分發揮橋樑作用,推動內地與全球人工智能領域的交流合作,助力國家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香港作為國家人工智能發展的重要戰略支點,憑藉國際化的創新環境、頂尖的科研人才及完善的金融體系,應積極融入國家創科體系。未來,香港需要繼續強化基礎研究、技術攻關及產業應用,為國家人工智能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大力量。

  筆者深信創新科技是啟動香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國家人工智能戰略絕非僅限於技術層面的追趕,而是整體性、系統性的現代化轉型工程。從《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的頒布到「東數西算」工程的實施,國家層面已構建起技術研發、產業應用、倫理治理三位一體的發展框架。在這一宏大敘事中,香港不應也不能缺席。自身獨特優勢若得以充分發揮,將成為國家人工智能戰略中不可或缺的「價值增值器」。

  香港融入國家人工智能戰略具有顯著優勢。其一,國際化的科研環境吸引全球頂尖人才,五所大學躋身世界百強,基礎研究實力雄厚;其二,健全的知識財產權保護體系和普通法框架為技術創新提供制度保障;其三,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香港具備為人工智能產業提供多元融資管道的天然優勢;其四,「一國兩制」下的獨特地位使香港成為連接中國與全球人工智能生態系統的理想橋樑。這些優勢若能與國家戰略需求有效對接,將產生巨大的協同效應。

  例如充分利用本港擁有全球獨有的「山海城」景觀、優美的海岸線及獨特的地質公園等,結合無人機的獨特空中遊覽體驗,打造「低空+文旅」的新旅遊模式,不僅能為本地帶來新機遇,促進經濟及不同產業發展,更能助力國家低空經濟企業搶佔全球低空經濟市場的新「藍海」。

  2、香港融入國家人工智能戰略需要多維路徑創新

  然而香港面臨的挑戰也不容忽視:產業結構的單一化制約了人工智能的應用場景,科技轉化機制仍存在短板,本地市場規模有限,且面臨新加坡等地區的競爭壓力。更重要的是,在國家人工智能發展格局中,香港需要明確自身定位,避免與內地城市形成同質化競爭,而應致力於構建互補共贏的生態關係。

  「研究─開發─應用」全鏈條

  香港融入國家人工智能戰略需要多維路徑創新。首先,應建設「人工智能協同創新特區」,探索與國際接軌的監管沙盒機制,在資料跨境流動、倫理、演算法管理等方面先行先試。其次,聚焦金融科技、智慧醫療、數字文創等優勢領域,打造垂直領域的人工智能創新高地。第三,深化與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的產業鏈協作,形成「基礎研究─技術開發─產業應用」的創新閉環。最後,完善人才生態體系,不僅吸引國際頂尖人才,更要培養熟悉中國國情、具有全球視野的本土人工智能領袖。

  3、人才是AI發展的關鍵

  發展創科離不開人才,香港不只要大力「搶人才、搶企業」,亦必須加強培養本地創新型人才。筆者積極推動本港創科教育,倡議小學、中學制訂必修的STEAM課程,及把AI和程式設計納入中小學的必修課程。

  特區政府也明顯認識到AI的重要性,在《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中將「人工智能與資料科學」列為重點發展方向之一。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制定了《人工智能道德框架》,為各部門在推行應用人工智能技術的項目時提供指引。因應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的最新發展,該辦公室於2023年8月更新《人工智能道德框架》,為部門就開發與人工智能相關的技術及應用方案提供更清晰的指引。

  大灣區合作與未來展望,香港發展AI具備多方面優勢,不僅有雄厚的科研實力,更擁有大量高質量資料,特別是在金融、醫療及交通等領域,為AI模型訓練提供豐富場景。香港必須抓緊機遇,發揮獨特優勢,成為內地創科企業「走出去」,以及將海外企業、技術與人才「引進來」的雙向跳板。 立法會議員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