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香港、澳門特區在內地設立的首個港澳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於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揭牌,這為港澳青少年的愛國主義教育事業翻開了嶄新篇章。此舉對港澳發展、對國家未來意義重大。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更是「一國兩制」事業行穩致遠的關鍵根基。紀念館內詳實的檔案、珍貴的文物,以及諸多承載歷史的圖片,都能成為港澳青少年與祖國歷史對話的窗口,讓他們真切觸摸到那段血與火交織的歲月,明白香港、澳門與祖國休戚與共的命運連結,感悟「一國兩制」制度體系下愛國愛港、愛國愛澳的價值所在。
對於港澳青少年,強化愛國主義教育與家國情懷塑造,是他們建立文化自信的必要前提。港澳地區擁有中西文化交融的特色,這讓青少年有更廣闊的國際視野,內地豐富的紅色資源,則是以史為基,築牢港澳青年的愛國之魂。當港澳青少年走進北京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在先輩們的奮鬥事跡中,他們能找到中華民族精神根脈,以民族自豪為底氣,勇敢地參與全球競爭。
回望過去,在中華民族波瀾壯闊的奮鬥進程中,香港和香港同胞從未缺席。香港在抗戰過程中一直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在烏蛟騰村的抗日英烈紀念碑前,鐫刻着1942年被日軍殘忍殺害的19位村民的名字,他們因掩護東江縱隊戰士而壯烈犧牲;在西環卑利街,曾是抗戰時期地下工作者傳遞情報的秘密據點,如今仍能觸摸到當年隱蔽鬥爭的痕跡;青山公路旁的「英烈千古」牌坊,見證着港九獨立大隊在敵後開展游擊戰的崢嶸歲月。這些散布在城市角落的歷史坐標,是香港與祖國共赴國難的鮮活見證。香港不僅修復香港保衛戰遺址、活化東江縱隊紀念館,還在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之際,舉辦香港社會各界大型抗戰歷史展覽等活動。越來越多人清晰地看到,香港的命運始終與祖國緊密相連,只有國家強盛,香港才能安定繁榮。
青少年是香港、澳門未來發展的主力軍,隨着粵港澳大灣區加速建設,港澳青年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機會越來越多。只有讓他們真正樹立起愛國思想,才能讓其從心底產生為祖國、為港澳拚搏的動力,更主動地參與到跨境科研專案、大灣區產業協同等工作中,實現自我價值的提升。
港澳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設立只是起點。後續可以開展青少年喜聞樂見的各種沉浸式研學教育。建議由粵港澳三地政府部門牽頭,聯合教育機構、博物館等,提供資金、場地、專業指導支持。組織三地青少年組成抗戰歷史尋訪團,共同走訪三地重要抗戰遺址(如東莞大嶺山抗日根據地、香港烏蛟騰抗日烈士紀念碑、澳門岐關車路公司舊址等),通過實地考察、聽老兵講述歷史,讓青少年直觀感受三地在抗戰中的命運相連。
歷史記憶,需要代代相傳才能永葆生命力。內地首個港澳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建成,是築牢港澳青少年愛國根基的重要一步。期待以此為契機,港澳青少年能更好地銘記歷史、面向未來,在愛國精神的指引下,書寫屬於港澳與祖國共同繁榮發展的華彩新篇。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