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评论 > 正文

議事論事/深化改革 強化香港金融市場競爭力\盧金榮

時間:2025-08-23 05:02:02來源:大公报

  港股市場今年開局成績亮眼,上半年日均成交額高達2402億元,創下歷史新高,且按年急升逾1倍。港股升幅及成交額都取得良好勢頭,反映資金看好香港與內地市場,在全球金融市場動盪之際,香港的「內聯外通」優勢愈加彰顯,成為全球資金最理想的「避風港」,吸引歐美長線基金和中東主權財富基金等外資重返港股市場。在兩地金融互聯互通不斷深化之下,上半年北向交易日均成交額按年升32%,南向交易日均成交額更是急升近2倍,反映內地投資者對離岸市場的參與度不斷提高,為港股市場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活力。

  主動搶佔數字經濟「新賽道」

  港股的暢旺再次凸顯香港金融的獨特優勢。「金融穩,則香港穩;金融旺,則香港旺」。金融是香港最重要的產業,不但是香港發展命脈,更攸關國家金融強國建設,必須高度重視,利用好當前有利的發展環境,不斷鞏固提升香港金融市場競爭力:一是新一份施政報告可將金融發展作為重中之重,為香港金融發展進行「頂層設計」,制訂全盤發展的方略和路線圖,積極配合國家發展戰略。二是可在制度上拆牆鬆綁,在策略上由重監管轉為重發展,吸引更多國際資金及企業來港。三是主動搶佔數字經濟的「新賽道」,為發展人民幣穩定幣做好周全的準備,為香港金融發展注入更大動能。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在2023年就佔本地生產總值(GDP)24.9%,提供約269100份職位。金融業不單是香港經濟的重要支柱,更為香港創造大量高收入職位,例如會計師、律師及資訊科技專家等,連帶相關的產業,為香港經濟提供重大的支撐。所以,金融業的興旺絕非如一些人所說,只惠及金融業人士,而是為整個經濟都注入活力。而港股的好景以及交投的活躍,亦有助提升企業的估值水平,從而吸引更多優質企業選擇來港上市,帶來良性循環,對於本地消費也有刺激作用,為本地經濟帶來新的增量。

  對國家而言,不論是推動高質量發展,金融強國建設,以至穩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都需要一個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國際金融中心,助力國家金融發展,香港金融中心建設既是香港發展所繫,也是國家所需,對此必須有深刻的認識。

  港股市場的暢旺,再次顯示香港金融業的獨特優勢和發展潛力。美國發動的關稅戰衝擊全球金融市場,部分經濟體築起貿易壁壘、收緊資本管制,更加劇了國際金融市場的震盪,資金既是逐利,也重視確定性,香港具有「一國兩制」下「內聯外通」的獨特優勢,金融基建穩健,在特區政府的支持推動下,近年港股市場不斷深化改革,提升競爭力,這些都令到國際企業和資金更加青睞香港。但必須指出的是,國際金融競爭瞬息萬變,競爭激烈,香港金融市場雖然迎來了一波紅利,但面對國際金融競爭仍然不能放鬆,不能自滿於現狀,必須主動出擊,識變求變,積極改革,為金融業注入更大動能。

  今年上半年港交所日均成交額高達2402億元,雖然創下歷史新高,但與美國紐約交易所日均以千億美元計的規模仍有很大距離,表明香港金融市場仍然有很大的發展潛力,需要進一步挖掘和釋放。香港金融有「背靠祖國」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得天獨厚優勢,完全有條件在較短時間超越倫敦成為全球第二大的金融中心,關鍵是要有一整套的發展戰略,制定好金融發展的目標、路線圖、重點,對標全球最高標準,不斷深化改革,強化國際金融中心競爭力。建議制定金融發展白皮書,顯示特區政府大力發展金融方向和決心,並藉此提振國際機構投資者信心。

  進一步放寬上市監管限制

  港股市場的回暖,亦與港交所近年積極推動改革有直接關係,由允許「同股不同權」架構企業上市,到吸引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登陸,再到實施「打風不停市」機制,都有助提升香港金融競爭力。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建議進一步放寬上市監管的限制,廢除和修訂不合時宜及過於複雜的監管條例和程序,簡化上市流程和縮短審批時間,減低上市及相關費用,大力爭取企業來港上市。同時,加強開拓新興市場,介紹港股市場優勢,吸引當地企業來港上市,特別是可參考下調特專科企上市門檻的成功經驗,擴展至更多不同類型的產業和領域,令本港成為更具競爭力和吸引力的融資市場。

  隨着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雲計算、AI等數字化技術的廣泛應用,數字經濟已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香港在發展數字經濟上具有優勢,應加大推動包括穩定幣在內的數字資產發展,在兼顧安全與發展的同時,通過多方面的舉措打造數字樞紐,並就發展離岸人民幣市場制定更清晰的範疇、策略和目標路線圖,既服務於國家戰略,亦為香港高質量發展賦能。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