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评论 > 正文

銳評/討論「水風波」應就事論事回歸理性\韓成科

時間:2025-08-23 05:02:02來源:大公报

  政府辦公室飲用水風波引起各界關注,社會對事件亦有不少討論。對於這次風波可以有三個角度去分析:一是事件暴露了政府在招標機制上存在漏洞,現有制度對於故意欺詐者缺乏有力的監管和打擊機制,負責官員亦存在把關不力問題,這是需要追責、檢討和完善,沒有什麼可說。二是政府在事發後沒有迴避問題,沒有文過飾非意圖遮掩,迅速採取多項應對行動,過程公開透明,展現出解決問題的態度。隨着相關調查陸續推進,真相很快會公之於眾,各界應耐心等待調查結果。三是討論事件應該就事論事,機制有問題就在機制解決,追究責任問題就法律解決,監管不力就內部制度解決,實事求是,理性討論,沒有必要上綱上線,借題發揮。

  在事件曝光後,政府隨即採取三方面的應對行動:第一是調查與執法。邀請審計署進行審查,審計署亦已開始工作,與物流服務署署長及有關人員會面,檢視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警方亦隨即進行調查和執法,根據物流追蹤到鑫鼎鑫在東莞的水廠,最終拘捕兩名男女,並通緝一名在逃內地男子,執法行動精準有力。

  第二是跟進與善後。政府已立即終止與相關公司的飲用水合約,以及另外三張和該公司負責人有關的化學品合約,並會根據合約條款向有關公司追討損失,保障公帑的運用。

  事件政治化無助解決問題

  第三是檢討與完善。在事件後政府立即成立專責小組,小組成員跨局、跨部門,希望借助不同範疇同事專業經驗,從市場運作、技術要求、法律、人事等角度審視招標,整體回顧採購機制和過程,加強當中不同節點上把關能力。

  事件被揭發至今短短時間,政府的反應不可謂不迅速,措施不可謂不果斷,針對事件立即進行補救和善後,對涉嫌違法人士果斷出手,針對現行招標和監管的漏洞進行了全面的檢視,整個過程公開而透明,隨着審計署完成調查,外界將可更清晰看到事件的全貌。

  固然,這次事件揭示出現行機制上的不足和漏洞,相關部門和官員的把關問題也受到社會詬病,但從事件的處理和善後,對於違法分子的追究,都顯示政府敢於直面問題,及時回應社會關注,也展示出解決問題的態度和雷厲風行的作風。社會對於事件有不同意見可以理解,但對於事件應該回歸核心,針對現行的招標機制和監管多提意見,完善機制,將事件過分政治化,對人不對事,這對於解決問題並沒有好處。況且,公務員制度有明確的懲處機制,政府亦已保證會嚴格依照機制處理,各界待查清來龍去脈,再作評論不遲。

  特區政府一直高度重視事件,始終事件不單涉及飲用水,更關係政府的招標制度,涉及公帑運用,必須認真處理,特別是主責招標的政府物流服務署,署長陳嘉信已表示,會全力配合小組進行檢討,未來物流署一定盡快落實建議,完善採購機制。他指出經初步了解,懷疑涉詐騙手段獲取樽裝飲用水合約的公司,可能以不正當手段獲取一部分真實文件,也涉及偽造的文件,滿足投標要求,令物流署審查文件時未能及時察覺有造假成分。

  根據現時揭露的資料,事件的主因是涉事公司懷疑用虛假文件騙取政府合約,並企圖以冒牌水魚目混珠,本質上是一宗詐騙案,當中的主要責任人是詐騙者,而政府是受害者。當然,這次事件亦凸顯現行採購機制未有足夠能力堵塞詐騙的投標者,物流署過去都不會對投標公司進行財務以至其他方面的審查,按標準合約條款「貨到付款」,只要求供應商提交獨立實驗室測試,證明水質合符標準。

  然而,這種機制卻流於「只管君子不管小人」,如果投標公司有意欺騙,偽造相關文件,物流署要有力監管並不容易,也未必有足夠的人力物力,這次正是讓別有用心者利用了招標和監管的漏洞,當中的根源是機制、制度和監管的缺失,這是事件的核心,討論這次風波也應該聚焦於此完善解決。例如,將來對於投標公司應嚴格審查其公司背景和財務狀況,提高招標過程的透明度,列明中標標準,甚至可以仿效賣地做法將中標價和第二標價公開,並向公眾解釋原因等,都是可以完善的方向。

  完善機制堵塞招標漏洞

  特區政府的應對,既有迅速的執法和善後,也有全面的檢視制度問題,是捉中了事件的核心,現時警方、海關等多個部門亦已介入立案調查,這需要一個過程,社會應該耐心等待調查結果,相信真相很快就會全面釐清,給公眾一個交代。更重要的是,冒牌水始終是個別事件,物流署一年招標數以百計,絕大多數都沒有出現問題,這次問題出現了,就要正視問題,切實汲取經驗教訓,通過全面檢視制度檢討漏洞,包括監管審查上的不足、對於違反合約的商家懲處力度不夠等,這些機制上的問題,都可以藉此一併處理,從機制上改進招標採購程序,堵塞招標漏洞,杜絕冒牌水以至其他欺詐案件再次發生,才是當前的重中之重。

  香港文化協進智庫高級副總裁、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