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二十六屆香港動漫電玩節創下歷屆最大規模,內容和國際化程度均實現了飛躍,促進了全球動漫電玩文化的交流與碰撞,尤其是本港動漫作品頗受關注,相關展台人流絡繹不絕。這得益於由特區政府文創產業發展處支持、香港動漫畫聯會主辦的《「港漫動力」——香港漫畫支援計劃》,讓《時間少女》《那年夏天只有我能看見的發光猴子》《Muck返工撞正世界末日⁈》等全新本港原創漫畫作品得到了集中展示,引起熱烈反響,更吸引了眾多國際動漫愛好者的目光。
構建多元化IP生態系統
這一現象表明,在適當的政策扶持和積極的市場氛圍下,香港動漫產業正重新煥發出生命力,並有能力培育出更多具備全球競爭力的優秀原創作品,以及具有開發潛力的香港IP。但是要將這些「潛在IP」轉化為具有持久影響力和商業價值的「成熟IP」,單靠漫畫本身的發行是遠遠不夠的。動漫作品的跨界合作是釋放其價值、實現影響力最大化的關鍵途徑。通過與影視、遊戲、玩具、文旅等不同領域的深度融合,動漫作品可以突破圈層限制,觸及更廣泛的粉絲群體,構建起一個多元化的IP生態系統。筆者認為,特區政府可以借鑒海內外成功經驗,為香港動漫IP的跨界之旅提供更多支持。例如,可以在現有政策框架下,增設針對IP授權和跨界創新的資助類別,鼓勵並資助本地漫畫作品進行動畫、遊戲、真人影視劇的劇本改編或開發。
多年來,香港動漫IP在跨界創新方面已展現出巨大潛力。例如,馬榮成先生的《風雲》是香港最具代表性的漫畫之一,其影視化改編經歷多次創新,1998年的電視劇《風雲雄霸天下》成為一代人經典,電影版《風雲雄霸天下》成為香港年度票房冠軍,以及後來的《風雲決》《風雲2》等,其跨界創新成果在港漫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鄭健和先生與鄧志輝先生合作創作的《西行紀》改編為動畫後,在內地上線8天播放量即破億,累計播放量達數十億,獲得多項業界獎項,成為港漫IP內地改編的現象級案例。黃玉郎先生的《神兵玄奇》曾與中央電視台合作改編成動畫,在中央電視台少兒頻道首播後,在央視綜合頻道、軍事農業頻道及多家省級少兒頻道重播,覆蓋全國並廣受好評;另一以兒童為受眾的作品《麥嘜》也是香港與內地合作的典範,在央視少兒頻道播出後,取得了極高的收視率和良好的口碑。這些成功案例證明,依託我國龐大的市場和成熟的製作能力,是香港動漫IP實現價值放大的重要途徑。
推動「動漫+文旅」體驗
跨界合作的想像空間遠不止於影視化改編等。香港作為中西文化交融之地,擁有獨特的跨界融合優勢。例如「動漫+文旅」,香港獨特的城市景觀和文化底蘊,是「動漫+文旅」的天然土壤。可以為香港的優秀動漫IP規劃小型主題展覽、城市打卡路線,將虛擬的動漫世界與真實的城市空間結合起來,創造獨特的文化旅遊產品。其次,亦可以探索「動漫+教育與文化傳承」,動漫是向年輕一代傳遞文化與知識,以及推進國際文化交流的有效媒介。例如,《小恐龍大冒險》IP與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汪氏皮影合作,共同打造了《小恐龍大冒險》皮影動畫融合創意體驗秀,既向國際展示了中國非遺的魅力,也為法國動畫注入東方文化底蘊,實現了文化的雙向交流。香港的動漫作品也可以嘗試與歷史、科技、環保等主題結合,開發具有教育意義的衍生內容,進入更廣闊的教育市場。
展望未來,新興技術將是推動動漫產業發生顛覆性變革的核心力量。香港動漫產業若想提升全球競爭力,必須積極擁抱這些技術趨勢。例如,人工智能的應用,AI繪畫、AI輔助編劇等工具能夠大幅提升不同創作者的創作效率,降低製作門檻,讓創作者能更專注於核心的創意和故事講述。而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等技術,則為動漫IP提供了新的敘事媒介。
筆者相信,香港有能力成為亞洲動漫產業的重要樞紐,更能在全球動漫文化產業中佔據一席之地,為世界講述更多屬於中國內地、屬於香港的精彩故事。讓我們共同期待,香港動漫產業在新時代的浪潮中乘風破浪。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互聯網專業協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