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评论 > 正文

議會內外/強化灣區疾病應急協同機制\吳傑莊

時間:2025-07-22 05:01:47來源:大公报

  廣東省近日爆發經蚊子傳播的傳染病基孔肯雅熱,引起社會關注,據報當地個案由外地輸入引起,香港衞生防護中心表示暫未錄得確診個案,但已為應對輸入風險做好準備。這次內地發生疫情不僅對當地居民的健康和生活產生影響,也為粵港澳大灣區的公共衞生安全敲響警鐘。

  基孔肯雅熱作為一種蚊媒傳染病,傳播範圍廣、速度快,在大灣區人員和物資流動頻繁的背景下,極易跨境擴散。筆者認為,事件凸顯出強化粵港澳大灣區公共衞生應急協同機制的緊迫性和重要性,應該盡快提出相應措施,提升大灣區應對突發公共衞生事件的能力,進一步保障居民健康和社會穩定。

  統一監測標準共享資訊

  首先,在預防工作上,粵港澳三地政府應加強跨境疫情監測合作,建立統一監測標準和資訊共享平台。包括協商制定統一的傳染病監測標準,涵蓋監測指標、數據收集方法、報告流程等,消除因標準差異導致的資訊溝通障礙,實現疫情數據即時互通,如病例數量、傳播範圍、病毒變異情況等,使三地能夠同步掌握疫情動態,為協同防控提供數據支持。

  同時,強化口岸聯合檢疫,在粵港澳大灣區各口岸,如機場、港口、陸路口岸,加強聯合檢疫力量。增加檢疫人員配備,引入先進檢測設備,提高檢測效率和準確性。

  另外,基於基孔肯雅熱等蚊媒傳染病的傳播特點,三地應聯合開展蚊媒監測工作。建立跨境蚊媒監測網絡,在大灣區邊界區域、交通樞紐周邊、人員密集場所設置監測點,定期監測蚊蟲密度、種類分布和帶毒情況,及時採取針對性的滅蚊措施,降低疫情傳播風險。

  在醫療資源運用和救治工作上,三地政府有需要推動醫療資源協同共享,建立醫療物資儲備共享機制。筆者認為,粵港澳三地可分別建立公共衞生應急醫療物資儲備庫,儲備口罩、防護服、檢測試劑、抗病毒藥物等必要物資;並且制定統一的物資儲備標準和調配機制,萬一發生疫情且物資短缺時,可通過協調機制從其他地區緊急調配物資,實現資源共享,確保疫情防控物資充足供應。

  醫療救治協作也必須加強,構建大灣區醫療救治協作網絡,組織三地醫療機構開展遠程會診、病例討論等活動,共享診療經驗和技術。同時,也可建立患者轉運機制,對於重症或疑難病例,根據實際情況在三地醫療機構之間安全轉運,確保患者得到最佳治療。

  為了長遠的防治疫症工作,應對新的疫情變化,三地應加強醫療人員培訓交流,定期舉辦聯合培訓和應急演練,提升三地醫療人員應對傳染病的救治能力,也要促進科研合作,鼓勵粵港澳三地科研機構、高校和企業在公共衞生領域開展聯合科研攻關。針對基孔肯雅熱等傳染病,共同開展病毒溯源、疫苗研發、檢測技術創新等研究工作。整合科研資源,共享研究數據和成果,加速科研進展,為疫情防控提供科學支撐。

  此外,也要完善應急回應協調機制,明確疫情分級標準、回應級別和處置措施。規定三地在疫情發生時的職責分工、協調流程和資訊發布機制,確保在面對突發公共衞生事件時,能夠迅速、有序地啟動應急回應,協同開展防控工作。

  建立應急指揮協調中心

  筆者建議建立一個應急指揮協調中心,負責統籌協調三地疫情防控工作。中心由三地政府相關部門、衞生專家組成,在疫情期間實行24小時值班制度。通過視頻會議、資訊平台等方式,即時溝通疫情防控情況,及時下達指揮調度指令,解決防控工作中的問題和矛盾。同時,加強資訊發布與輿情引導,建立統一的疫情資訊發布平台,由三地共同確定資訊發布內容、時間和方式。確保資訊準確、及時、權威,避免資訊混亂和謠言傳播。

  最後,就是要加強公共衞生宣傳教育合作,推廣健康生活方式,並且提升公眾應急意識。三地政府可以聯合開展公共衞生宣傳教育活動,普及基孔肯雅熱等傳染病的防治知識,並提高公眾的自我防護意識和能力。或許,可以共同開展一連串愛國衞生運動,加強環境衞生整治,消除蚊蟲滋生地,營造良好的公共衞生環境;並引導公眾在疫情發生時,積極配合政府的防控措施,遵守法律法規,共同維護社會秩序。

  總括而言,強化粵港澳大灣區公共衞生應急協同機制,是保障大灣區居民健康和經濟社會穩定發展的重要舉措。筆者期望可以通過加強跨境疫情監測合作、推動醫療資源協同共享、完善應急回應協調機制和加強公共衞生宣傳教育合作等措施,有效提升大灣區應對突發公共衞生事件的能力,共同守護大灣區的公共衞生安全。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立法會議員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