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评论 > 正文

青評後浪/積極把握「粵車南下」機遇\梁幸發

時間:2025-07-09 05:02:02來源:大公报

  在廣東的同意和中央的大力支持下,粵港雙方透過粵港交通工作專班討論和推進,已就「粵車南下」達成共識,爭取在今年11月開始分階段實施。「粵車南下」不僅僅是純粹運輸及物流上的安排,更將促進和便利香港與大灣區內地城市之間在人流、物流和貨流上的「雙向奔赴」,對香港經濟發展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小步快走」循序漸進推行

  在「粵車南下」的安排下,首階段每日名額約100個,合資格粵車除了可駕車前往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人工島和機管局的停車場,再轉乘其他交通工具到香港國際機場轉機或進入市區。當局計劃於今年內允許粵車進入市區,為此已開放包含1800個車位的預約系統。有關安排體現了「粵車南下」會以先行先試方式,以穩步、有序和循序漸進的方式推行,畢竟現時香港市區道路普遍彎多路窄,部分地區車多繁忙,當局考慮了道路交通的承受能力,先以「小步快走」方式推行,有助當局先行觀察「粵車南下」落實後對香港交通和市民日常生活的影響,再根據實際情況逐步增加粵車可進入市區的名額,讓「粵車南下」做到穩健可控。

  事實上,「港車北上」自2023年7月實施以來,愈來愈受香港市民歡迎。截至今年3月底,運輸署已累計簽發約14.4萬張封閉道路通行許可證予「港車北上」申請人,即平均每5至6輛合資格的車輛中便有一輛參加,而港珠澳大橋的使用量更比「港車北上」實施前上升約170%,充分反映「港車北上」促進了香港與內地之間的交流和融合,加速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和把握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機遇。

  「粵車南下」安排的落實,有助吸引更多內地居民以自駕遊的方式來港進行各項經濟、商務、旅遊和消費等活動,從而帶動香港酒店、餐飲、零售等各行各業的發展,並進一步使兩地的人流和物流暢通無阻,鞏固香港作為國際航運航空樞紐和國際貿易中心的競爭優勢,加快香港經濟升級轉型和發掘新增長點。

  誠然,隨着北上消費熱潮興起,加上香港正經歷經濟轉型期,本地零售消費市道無可避免面對挑戰。中央政府持續大力支持香港經濟發展,並推出多項惠港措施,除了「粵車南下」外,中央於去年12月恢復深圳居民「一簽多行」的安排,又積極放寬和推動內地企業來港上市和融資,使訪港旅客數目持續上升及香港金融市場交投持續暢旺,本地經濟更有持續回暖的跡象。

  其中,香港上半年IPO市場集資金額達1071億港元,較去年同期上升接近七倍,躍居全球首位,並已超過去年全年的集資額。特區政府日前公布的5月份零售業總銷貨臨時值按年回升2.4%,結束了連續14個月的跌勢。「粵車南下」安排,將助力香港經濟持續保持回暖勢頭,對香港的經濟發展發揮積極作用。

  互聯互通兩地優勢互補

  中央大力支持香港經濟發展的同時,社會業界也須因應旅客和市民消費模式改變而積極求變。舉例來說,近日有部分經營多年的食肆結業,亦有部分積極進行市場推廣和推陳出新的食肆大排長龍,原因在於有關食肆切合了顧客需求,或追求新穎的市民的消費心理,成功從「傳統惡性價格競爭」的既有「紅海」市場中,透過「藍海策略」,開拓出一片新興市場。在新形勢下,香港和社會各界均要主動識變應變求變,才能在變局中站穩陣腳。

  「粵車南下」的落實,配合現行的「港車北上」安排,將進一步助力大灣區城市的互聯互通,做到優勢互補,促進大灣區高質量發展。「粵車南下」為香港經濟帶來新的發展動力,社會各界只要積極求變把握機遇,將能克服種種挑戰,遇難愈強。

  香港青年時事評論員協會會董、執業律師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