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评论 > 正文

新聞背後/「控煙十招」是保障市民健康必要之舉\卓 銘

時間:2025-07-08 05:01:52來源:大公报

  特區政府最近推出的「控煙十招」,旨在進一步降低吸煙率,為推動香港成為「無煙城市」踏出重要一步。然而政策也引起一些業界人士的擔憂,認為此舉可能變相導致全面禁煙,或影響香港的旅遊業及國際聲譽。雖然某些意見有一定道理,但部分也有過分誇大之嫌,對於在保障香港市民健康與業界利益之間取得平衡,未必有利。

  吸煙被世界衞生組織視為主要的公共衞生威脅,可能導致癌症、心臟病等多種疾病。香港作為國際大都市,長期以來在控煙方面表現出色,吸煙人口比例已降至較低水平。然而,為了進一步保障市民健康,採取更具針對性的措施乃勢在必行。例如「控煙十招」中禁止加味煙,便是為了減少吸煙對年輕人及新煙民的吸引力,而且政府現行計劃從2027年第二季起,先禁止非薄荷口味的加味煙,再逐步禁止薄荷煙,採漸進而務實的分階段形式,亦可見政策合理性。

  非「一刀切」漸進分階段落實

  當然,據估算香港至今仍有約60萬煙民,佔整體人口近十分一,收緊控煙政策無可避免地會引起不同意見。例如有業界人士憂慮,相關草案中新增的「附表10──指明添加劑」範圍過廣,可能導致市面上所有香煙產品下架。例如「附表10」中所包含的維他命、胺基酸、礦物質等物質與加味無關,可能導致業界無所適從。這點需要仔細研究,例如訂立定期檢討香煙產品成分的機制,或按情況容許部分豁免等等。

  但有人進一步擔心禁止加味煙可能導致更多煙民轉向私煙市場,增加非法交易,這個觀點的背後邏輯卻有兩個問題。首先,歷史經驗說明,只有全面禁煙或禁酒等極端措施,才會顯著刺激黑市擴張。但現時「控煙十招」的目標僅針對加味煙,並非全面禁煙;另一方面,杜絕私煙的解決方法並不是不控煙,而是應該通過加強執法、提高罰款、加強公眾教育來有效遏制。即使可能加劇私煙問題,但也應從加強跨境合作入手,與周邊地區共同打擊非法煙草貿易。

  其次,也有聲音認為新政策一出,香港會成全球禁煙最極端的地區之一,可能影響旅遊業,尤其是來自內地的吸煙旅客云云。這裏不妨分開兩個角度思考:第一,控煙嚴厲是否必然會影響旅遊業?先不說香港的情況,但觀乎亞洲其他國家,例如日本,2020年已規定醫院、學校及其周邊地區、餐飲場所、辦公大樓等場所全面禁煙,東京都更規定兩人以上的室內空間已屬禁煙條件。

  目光再開闊一點,2022年新西蘭議會通過一條法例,規定2009年1月1日或之後出生的公民終身不允許購買香煙,否則可罰款15萬新西蘭元(折合約73萬港元);瑞典也早在學校操場、巴士站、火車站、醫院、酒吧、餐廳、室外座位區等大部分公眾場所禁煙,其甚至將成為歐洲首個「無煙國」。這些國家對禁煙的嚴厲程度都比香港有過之而無不及,但有沒有影響到旅遊業發展?至少數據上並沒有提供任何支持。

  第二,香港對旅客的最大吸引力難道是容許吸煙嗎?香港旅遊業的賣點在於多元文化和獨特景點,而非煙草產品的供應,何況現階段還只是控煙而非禁煙。再者,香港若能通過新控煙政策打造一個健康城市形象,難道不也可能吸引更多潛在旅客嗎?按目前情況,其實只需設立清晰的禁煙區標示並在適當地點設立指定吸煙區,既滿足煙民需求,同時推進控煙目標,達致相對平衡。

  特區政府的「控煙十招」是基於公共衞生的科學考量,旨在減少吸煙危害的必要舉措。業界的憂慮雖有一定道理,但部分無疑被過分誇大。禁止加味煙是控煙的重要一步,作為國際大都市,香港有責任在控煙工作上走在世界前列。「控煙十招」不僅是對市民健康的保障,更是對香港未來發展的投資。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