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评论 > 正文

新聞背後/不要拿「新聞自由」來給逃稅開脫\卓銘

時間:2025-05-28 05:01:52來源:大公报

  記協主席鄭嘉如近日跳出來指責稅務局「無理」覆查新聞機構和新聞工作者的稅務,又聲稱這是對新聞自由的打壓云云,還大聲疾呼反對繳付暫繳稅。雖然有人一副義正辭嚴之狀,但改變不了其言詞予公眾以藉「專業」為名掩蓋逃稅行為的感覺。記協如此理直氣壯地粉飾違法行為,結果不過自暴其醜,向公眾自揭其法律意識如何薄弱、專業意識如何欠奉。

  香港是一個法治社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最基本的法治要求,因此不論任何人,有任何背景、從事任何職業,都沒有特權可以逃稅。即使是記協那些自詡為「社會良心」的成員,繳稅仍然是最基本的法律要求和公民責任。

  記協主席鄭嘉早前召開記者會,稱記協部分成員及家人遭稅務局不合理查稅,包括她本人遭覆查2018/19年度的稅務,稅局估算其全年入息逾63.1萬元。稅務局自前年開始,便已經覆查至少8間新聞機構和20名相關人士的稅務,涉及約170萬元暫繳稅。鄭嘉如說這是「無理」覆查,但170萬元可不是小數目,稅務局「追數」可謂合情合理。但在記協一些人眼中,彷彿欠稅越多,就越不應該繳付稅款,這是哪來的道理?就算是西方其他資本主義國家,也沒有「交越多稅就越不用交稅」的荒謬說法。

  記協覺得稅務局好像不應對傳媒工作者查稅一般,難道是認為傳媒,或者是持有某些立場的傳媒就應享有「免稅特權」?在香港,逃稅是不折不扣的刑事罪行,最高可判監禁三年,這可不會因為逃稅人的職業或背景就選擇性執行。稅務局的職責就確保每個納稅人都依法繳稅,而是按背景選擇性地挑選納稅人。

  更令人側目的是,記協不僅沒有監督或譴責可能存在逃稅行為的成員,反而試圖把自己包裝成受害者,把焦點扭曲成所謂「政府打壓新聞自由」。逃稅跟新聞自由有什麼關係?難道記協的意思是說,記者這份工作就不必交稅?這種邏輯之荒唐,遑論作為新聞工作者應有的素養,恐怕連小學生都騙不了。記協的真正目的其實不過是混淆視聽,將違法行為美化成「正義的抗爭」,但其實際效果非但免不了應交的稅,也只會一再讓自己成為公眾眼裏的小丑。

  行政長官李家超昨日的回應已經說得很明白,所有納稅人都要正確報稅、準時交稅,不論公務員或記者,任何行業均無人有權力逃稅。而作為一個自詡「專業」的團體,假設真有成員逃稅的話,記協最應做的是什麼?就是對違法行為說「不」,提升行業水平,維護新聞業界的聲譽。

  然而,有人選擇的卻是反其道而行,試圖姑息甚至助長可能的逃稅行為,還想以此向特區政府施壓,迫政府隻眼開隻眼閉。這樣的做法別說是專業了,連基本的道德和法律底線都守不住,最後淪為一場自暴其醜的鬧劇。若然此事先例一開,以後是否其他團體或機構都能用同一副說辭來為自己逃稅開脫?記協越是想把事件鬧大,越是暴露自己的虛偽和愚蠢。不僅迫不了政府讓步,更得不到公眾支持,反而讓人看清了其所謂「專業」背後的真面目。

  其實過去數十年來,記協究竟有多「專業」,香港市民也已經有目共睹。記協一直自詡以記者利益為依歸,改善行業的工作環境,實際上卻是「掛羊頭賣狗肉」,其過去所為不斷與亂港分子同流合污。縱容「黑記」或讓亂港分子借用「記者」身份行事,所謂爭取行業更好工作環境看不見,反倒是不斷消耗傳媒在社會上的形象。從黑暴期間為暴徒大開方便之門,不問緣由濫發記者證,甚至全力配合暴徒的違法行為抹黑警方「妨礙採訪」、「襲擊記者」,對與自己立場不同的新聞機構記者被暴徒襲擊卻又視若無睹、不聞不問,選擇性地發聲明譴責。記協一直都以整個傳媒界代表自居,意圖壟斷業界話語權,實際上卻是不問是非地為「黃媒」護航,大搞業界「小圈子」,甚至協助姑息「黃媒」壓榨員工的劣行。

  事實證明,記協根本從來沒有站在傳媒應有的倫理和專業水平之上。這些年來記協劣跡斑斑,真正有盡過傳媒工會責任的次數寥寥無幾,最常做的卻是把同行綁上反中亂港戰車,不斷藉新聞自由為名抹黑政府「唱衰」香港,會員人數逐年減少,也進一步說明其公信力每況愈下。記協繼續試圖用「新聞自由」當擋箭牌,結果便是連累整個傳媒行業的聲譽,更是在挑戰法治底線。

  在香港,沒有人有特權可以逃稅,記協想用「打壓新聞自由」來粉飾違法行為,卻暴露出自身虛偽。任何人也不會因為其背景或政治立場而有「免罪金牌」,記協若繼續以政治凌駕傳媒專業,結局已是昭然若揭。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