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命惟新──廣東美術百年大展(香港)」於上周四正式揭幕,連日來吸引了大批市民以及各地的遊客參觀。珍貴的展品、厚重的歷史以及深邃的寓意,都引起了參觀者的共鳴。不少市民表示,從展覽中感受到香港與祖國的密切聯繫,以及未來所承擔的使命責任。
一個展覽,穿越百年。「其命惟新」這四個字,既是百餘年廣東美術的發展主線,也是百餘年香港經濟社會的發展主線。其文出自《詩經》中的「周雖舊邦,其命維新」,當中「維」字改作「惟」,帶出創新是如今重要使命的意義。
廣東美術在過去的發展歷程中,從最初主要向西洋畫學習,到「嶺南畫派」提倡新國畫運動,主張要表現中國強烈的時代氣息和地域特性,再到往後的版畫等不同媒介,不斷向前創新發展;尤其在民族存亡的關鍵時刻,擔當喚醒民眾、凝聚抗戰意志的重要力量。在160幅經典展品中,參觀者看到的不僅是藝術的發展歷程,更是奮鬥不息的民族精神力量。
正如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主任鄭雁雄所指出,此次大展,不僅是一次「不忘本來」的歷史回眸,更是一場「面向未來」的深情展望。廣東美術的成功,在於其「不忘本來」的核心,始終以家國為本,堅守中華審美理想,在民族顛沛、家國飄搖之時堅守傳承。事實上,香港本身不但深受廣東文化影響,自身開放環境、文化交融,也為廣東藝術家提供了新的發展土壤。在社會發展上,過去香港不但因國家改革開放等機遇而實現經濟騰飛,同時透過開放、與國際接軌等優勢助力國家走向世界。
香港與國家始終同發展共繁榮,尤其現在的香港面對百年未有大變局,國際形勢越趨複雜,也有新的機遇和責任,要更加善用對外開放的優勢,發揮交流互鑒的平台作用,堅定對自身文化與制度的自信,以識變、應變、求變的精神應對新挑戰,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