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在克什米爾地區爆發新的衝突,兩國共出動上百架次戰機對戰。據巴基斯坦官方證實,巴方以中國殲-10C戰機成功擊落了多架印度戰機,當中包括最少一架法製四代半的「陣風」戰機,這是中國戰鬥機在實戰中首次取得空對空擊殺戰果,震驚世界。此次空戰影響深遠,有評論指出具有「劃時代」意義,在軍事科技領域,中國早已不是追趕者,而是規則的重新定義者,世界軍力將面臨重新評估。
取得實戰空對空擊殺戰果
印度空軍於當地時間5月7日凌晨發動「朱砂行動」(Operation Sindoor),對巴境內的「恐怖主義設施」進行了襲擊。巴基斯坦立即作出了反擊。戰事結束後,印度始終三緘其口,不願透露任何消息。但從巴方以及多個西方媒體的報道,則可以看到印度遭遇了重大失敗。
巴基斯坦副總理兼外交部長伊沙克7日在議會發言時透露,巴方使用了由中國製造的殲-10C戰機擊落5架印度空軍的戰機,其中包括3架法製「陣風」戰機。美媒CNN也報道,一名法國高級情報官員透露,一架由印度空軍操作的「陣風」戰機被巴基斯坦擊落,法方正在調查是否有不止一架「陣風」戰機在夜間被巴基斯坦擊落。《紐約時報》的一篇報道援引了三位官員、當地媒體以及目擊者的說法,稱「至少有2架戰機」在印度境內及印控克什米爾地區墜毀。
如果上述消息屬實,則意味着兩個「首次」:中國四代半戰機在實戰中首次取得空對空擊殺戰果、法製「陣風」戰機首次在實戰中出現戰損。這是前所未有的結果,有人形容:既是一個時代的終結,更是一個時代的開端。那麼,在此次印巴空戰中,中國製造的武器「贏」在何處?
據巴官方信息,此次升空的為殲-10C。這是由中國成都飛機工業集團設計和製造的單發多用途戰鬥機。巴基斯坦是除中國以外唯一裝備殲-10C戰機的國家,於2020年訂購了36架殲-10CE出口型戰機及250枚霹靂-15E導彈,首批6架於2022年交付,現役總數達20架。
在殲-10C出現以來,一直遭到外國評論的質疑,認為與F-16戰機、「陣風」戰機相比,在武裝掛載量、噴射發動機可靠度均較低,且缺乏實戰經驗,即便價格僅有歐美同級機型的四分之一,也難獲市場青睞。但事實卻證明,巴基斯坦空軍選擇中國武器作為一體化建設的基礎,繼承了中國武器的優點,並通過高質量的演練,在最大程度上發揮出戰鬥能效。
例如,殲-10C安裝了KLJ-7A有源相控陣機載雷達。KLJ-7A雷達口徑僅為600毫米,優點是低功耗、高功率,技術性能已經達到了世界先進機載雷達的水平,以很小的重量實現了與上一代高檔大型相控陣機載雷達接近的性能,是一款效費比極高的高性能產品。
又例如,殲-10C掛載霹靂-15主動雷達制導空空導彈,性能可與美國製造的AIM-120D先進中程空空導彈媲美。根據公開信息,霹靂-15含有雙脈衝火箭發動機,在加速階段幾秒鐘內可以達到3馬赫以上,殺傷力巨大。在不同高度下,該導彈還可以調整飛行模式,具備強大的不可逃逸區。
這場勝利的背後,是中國製造的殲-10C、霹靂-15導彈和紅旗-9防空系統的「組合拳」首次實戰亮劍。對於巴方而言,這是以中國製造武器作為本國軍事「一體化」建設基礎,並通過高效的訓練,實現整體的戰力提升。
「西方軍事神話」被中國打破
事實上,殲-10C並非首次「擊敗」歐洲戰機。去年底於卡塔爾舉行的「吉扎爾-II」聯合空中演習中,巴基斯坦出動殲-10C,與卡塔爾出動由英國領銜、歐洲多國合作研發而成的「颱風」四代半戰機打得難分難解。當時就已經顯露出中國武器的強大性能。
「颱風」和「陣風」是當前歐洲戰鬥機工業的巔峰之作,但這個「巔峰」也只是相對而言。若將範圍擴大一些來看,歐洲的戰鬥機巔峰還只是中型四代半戰機,中國不僅以殲-10C達到了歐洲最高水平,更研發並列裝了綜合性能更強的重型四代半戰機殲-16,以及傲視全球的重型五代機殲-20。「西方軍事領先世界」的神話,其實早已被中國所打破。
其實,中國武器裝備的先進性,又豈只在於殲-10戰機。不久前,美國軍方宣布,成功完成可重複使用高超音速火箭動力飛行器的試飛,美國《華爾街日報》對此解讀為「美國追趕中國」的標誌性動作。誰又能想到,一直被美西方蔑視的中國軍事科技實力,正在被美國「追趕」。但正因為中國軍事科技實力的不斷發展,世界和平穩定才能有了更堅實的保障,美國的霸權霸凌才不敢肆無忌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