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评论 > 正文

新聞背後/從黎智英到劉珈汶 被美西方用完即棄的亂港分子\卓 銘

時間:2025-03-17 05:02:07來源:大公报

  近日美國、英國、加拿大等國常駐聯合國機構的官員會見黎智英家屬及所謂「國際法律團隊」等人,再度拿黎智英案大做文章。但另一方面,美國卻宣告凍結資助美國之音、自由亞洲電台、自由歐洲電台等反華平台;英國也因為財困而停止對眾多在英亂港組織撥款。這令原本為黎智英撐腰的義正辭嚴,一瞬間就變成了一場可笑和虛偽的鬧劇。在美西方心目中,亂港分子的地位已由昔日不可一世的傳媒老闆,成為一個添煩添亂的西方「負資產」。

  連「美國之音」都死期將至

  黎智英所謂「國際律師團隊」其中兩名成員上周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上呼籲釋放黎智英,雖說言辭還是那麼千篇一律,但好歹還舉着「民主、自由」的旗號。豈料幾乎同一時間,美英等國便立馬露出了馬腳。

  先是由羅冠聰牽頭成立在英亂港組織「香港協會」,因為英國政府「收水喉」而決定解散,而由另一亂港分子鄭文傑創立的「英國港僑協會」,也因為同一原因而用盡資金,需要依賴私人捐款度日。

  在美國,特朗普和馬斯克的「炒人」行動未見停止,火頭甚至爬到美國之音、自由亞洲電台、自由歐洲電台等多間受美國資助的反華媒體身上。數百名相關員工在周末時收到公司電郵,指他們被禁止進入辦公室,而且須上交記者證、辦公室設備等,連公司也進入停擺狀態。

  不管美西方之前嘴上怎麼說關心香港、支持「抗爭」,但事實擺在眼前,沒有錢,這些反華組織和相關資源就是第一個被終止資助的對象。「民主、自由」重要,但也不及政府的財政重要。更何況,現在美英等國也確實說不上經濟富裕,特朗普「無差別」對盟友發動關稅戰,對美國而言算是斂財手段,但對歐洲的盟友來說,便是在經濟不景之下雪上加霜,這種時候還有誰會理那些亂港分子不切實際的訴求?就在昨日,被香港國安處通緝的「港獨」分子劉珈汶,稱遭到英國警方歧視,容許白人過馬路,卻又把劉珈汶等人封鎖在一個既定區域。從這已可見英國政府對亂港分子的態度。說白一點,現在的海外亂港分子對當地政府而言,不過是單純的麻煩製造器。

  那為何美西方到今時今日,還要拿黎智英案說事?理由簡單不過,因為黎智英一不在他們自己的國家,二又可以滿足他們「打香港牌」遏制中國的要求,相當於一個免費的「反華工具人」,既然騰不出多餘的錢來支持其國內的亂港組織,那為何不用這現成的「素材」做文章?

  但可笑的是,一些亂港分子至今還以為自己跟美西方搭在同一條船上。黎智英之子黎崇恩早前就特地在美國《紐約郵報》撰文,乞求特朗普出面救爹,並且拍馬屁功夫盡出,一邊稱這能讓特朗普「成為英雄」,甚至妄言能改善中美關係云云。先不論黎崇恩期望這種「告洋狀」行徑能撈救黎智英根本是痴心妄想,關鍵的是,他求救的對象是特朗普,一個以「美國優先」為口號、可以毫不猶豫出賣烏克蘭的逐利政客,對黎智英會有多在乎?換個說法,特朗普連烏克蘭這種重大問題都能反面不認人,難道他會覺得黎智英比烏克蘭更重要嗎?黎崇恩此舉恐怕是熱臉貼着冷屁股,使自己徹底成了小丑。

  黎智英成美認知戰的陪葬品

  今次所謂「黎智英國際法律團隊」在聯合國上的發言,也不過是一次廉價的政治表演。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本應是個合作處理重大人權問題的國際平台,但問題是,在西方國家的操弄下,其早已淪為進行政治攻擊的工具,容許連黎智英本人都劃清界線的所謂「國際法律團隊」在會議上大放厥詞,公然干涉香港的司法程序,還生安白造出一堆黎智英在獄中遭到虐待的抹黑言論,這些反華政客只是在不斷消耗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的公信力。

  再者,美西方真要談「人權」,最好還是先管管自家後院。種族歧視、移民問題,這些活生生而且更重大的人權問題不管,美西方現在倒好意思對香港事務指手畫腳?正如外交部駐港公署發言人所說,這些國家罔顧自身法治、人權斑斑劣跡,卻毫無依據地指責其他國家和地區,彰顯出其虛偽雙標,其行徑注定徒勞無功。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