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圖:研究團隊走訪廣州、深圳、佛山等大灣區6個內地城市的13間粵港青年創新創業基地,分析香港青年在大灣區內地城市創業的實際情況。左圖:香港再出發大聯盟與團結香港基金發表聯合研究報告,就香港青年於大灣區創業的挑戰提出10項政策建議。
香港再出發大聯盟與團結香港基金昨日聯合發表《香港青年灣區創業基地調研》研究報告,調研結果顯示基地所提供的基礎服務較完善,但在資源對接、孵化能力及可持續性方面有待提升,故針對性提出10項建議,如建立雙創基地的互推互認機制,從而推動資源共享、簡化創業流程等,冀優化港青在灣區內地城市創業支援體系。\大公報記者 義昊
在加強資源對接方面,報告提出,要推動「大灣區香港青年創新創業基地聯盟」在香港成立服務中心、建立兩地雙創基地互推互認機制、為雙創基地初創企業搭建對接平台配對公私營機構業務需求、現有基礎上搭建聯盟企業成果線上展示平台、將基地納入內地公營機構合作創新採購方式試點。
設天使投資風險補償制度
在提升孵化能力方面,報告建議擴大企業跨境徵信合作範圍、允許港青港企透過入園授信申請貸款,以及建立針對香港青年初創企業的天使投資風險補償制度。
在增加可持續性方面,報告認為要建立制度為私營雙創基地提供資金保障,加強港青雙創基地宣傳能力,如由省人社廳牽頭協調基地的宣傳工作、協助建立官網;由香港民青局協助基地在港宣傳、完善聯盟專頁信息,並通過「HKYouth+」青年手機應用程式發布資訊。
突破資金市場資訊瓶頸
香港再出發大聯盟副秘書長、團結香港基金總裁李正儀表示,今次提出的十大措施旨在加強兩地在創業政策方面的合作,如建立雙創基地的互推互認機制,從而推動資源共享、簡化創業流程,並培育更多跨境創業項目。她相信,通過政策創新和區域合作,能為香港青年創造更有利的創業環境,讓他們在更廣闊的舞台上實現夢想。
香港再出發大聯盟總主任黃冰芬強調,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不是口號,香港青年到大灣區創業是實現夢想的理想出路,尤其現時國家大力給予多項優惠政策,在時機上港青到大灣區創業是十分吸引的。她希望建議能進一步助力港青突破資金、市場、資訊瓶頸,讓灣區成為港青創新創業的黃金夢工場。
團結香港基金副研究總監郭凱傑表示,希望這些措施能為香港青年點亮希望,讓他們在灣區的創業之路上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