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區政府於2022年底推出「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吸引世界各地具豐富工作經驗及高學歷的高才到香港,豐富本地人才庫。截至今年6月,有近9萬宗申請計劃,約7萬宗申請獲批,其中約5.6萬人已經來港。早前有機構調查發現,有近八成高才已在港就業,充分說明香港國際化的環境和發展機遇對高端人才的吸引力。但另一方面,仍有逾兩成高才來港後仍未有就業,加之高才來港後所遇到一系列的適應問題,這都需要相關部門進一步跟進協助和改善。
首批「高才通」簽證將到期
調查顯示,高才來港後多在金融和創科等行業就業,當中有六成八受訪者家庭月入逾5萬元,高於香港平均家庭收入3萬元。但同時亦應注意到,在經濟下行周期中,部分公司開始削減投入,甚至出現裁員精簡架構的情況。早前出現空缺的高薪職位未有找人頂替,或在招聘過程中,一些公司訂立了更高的聘任標準。這也造成了已在港就業的高才,並非每一個人都對自己目前從事的工作感到滿意,或有部分高才目前的工作感到不太適合。
從調查中的另一項數據亦可以佐證這一推斷。調查發現,已定居香港受訪者中只有9%置業。這說明不少來港定居的高才,對於在港置業仍處於觀望階段。一方面有息口較高,樓市波動等因素影響置業決定;另一方面,也說明這些家庭來港後,或對自身的發展前景心存疑慮,未有下定決心置業留港長期發展。
除此之外,香港較為單一的產業結構,亦導致部分高才未能在港找到發揮所長的機遇。筆者曾接觸一位來港高才,之前是汽車引擎設計工程師,因看好香港和大灣區前景,決定申請「高才通」計劃。來港後卻發現難找到適合自己專業的工作。隨着「高才通」計劃首次批出的兩年簽證即將到期,如何留住這些對於香港產業多元發展有益的人才,成為政府和社會各界需要思考的新課題。
就業是高才來港後的一大考量,其他生活方面亦有一系列的適應挑戰。不僅他們自身需要適應新的社會文化環境,他們的子女就學、生活亦是移居生活的一大挑戰。教育方面,不少高才家庭來港後,都為子女申請作插班生。但整體而言,插班生學位名額有限,再加上在學校語言不通等問題,都成為他們生活中需要解決的難題。政府亦應着手加強對高才家庭來港後的生活支援,更好地幫助他們適應香港生活。
隨着「高才通」計劃首次批出的兩年簽證即將屆滿,特區政府可根據批出的續簽情況,更好評估計劃推出後的成效,從而優化計劃。政府可考慮推出更有針對性的引進人才措施,與香港就業市場的需求更好匹配。
加快灣區制度對接規則銜接
另一方面,「高才通」計劃亦凸顯出進一步構建更多元產業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的《決定》提出,支持香港、澳門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香港特區政府要加快推動創新科技產業構建,加快建設包括河套區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在內的新田科技城的建設,令科技城早日落成使用,以此吸引更多高才來港發展。
更進一步,特區政府要在推進與大灣區內地城市制度對接、規則銜接的工作上繼續下功夫。若能打通創新科技的流動要素,大灣區多元的產業鏈條,便能成為相關人才發揮所長的巨大舞台。屆時,與大灣區緊密的聯繫更將成為人才選擇香港的一大因素,有利香港實現建設國際化高端人才高地的目標。
民建聯主席、立法會議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