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评论 > 正文

議論風生/讓智慧政務成為「財富」而非「包袱」\唐文平

時間:2024-04-25 04:02:53來源:大公报

  近日,考評局耗資約900萬元開發的DSE「監考易」及「報到易」手機應用程式「甩轆」,引發坊間熱議,成為市民茶餘飯後的話題,表達的多是對特區政府及相關政策局的不滿。民意背後是負面因素長期累積,此前運輸署的「易通行」錯收漏收隧道費、康文署的「SmartPLAY」重複訂場、區議會選舉電子選民登記冊故障等問題接連出現,以及旅發局跨年抽獎網站和故宮博物館購票網站等都曾出現超負荷問題,讓方便市民的本意衍生為批評政府的怨氣。

  隨着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不斷迭代和廣泛應用,數碼技術與實體業務深度融合,推動政府服務數碼化、智能化、智慧化是大勢所趨、時代所需、未來所向。有人曾提出「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大力推進智慧政務本質是為了提速提質提效,這與行政長官李家超的施政理念完全一致。

  未雨綢繆事前做好測試

  新一屆政府積極推動智慧政務建設,行政長官在去年施政報告中提出多項舉措加快建設數字政府,多形式、多領域電子服務項目亦陸續推出或優化,其中「智方便」「出行易」等應用反響不俗,特別是「智方便」啟用至今已超過260萬人登記,2023年恆常服務使用量達3000萬人次。有市民點讚特區政府總算有「數字治理思維」了。

  筆者看到了特區政府在建設智慧政務上的決心與信心、政策與行動,亦樂見「掌上辦」「指尖辦」成為市民接受政務服務的新常態,但技術是把「雙刃劍」,隨着政府全力推進政務服務數碼化、網絡化,將不可避免面臨不少問題與挑戰,這是新技術發展的客觀規律,不應過分苛責特區政府。當然這絕非為政府開脫說項,畢竟發展與安全是一體之兩翼、驅動之雙輪,公眾始終追求的都是發展與安全缺一不可、並行不悖。

  特區政府及法定機構接連失靈的電腦與網絡系統,與科技化、前沿化、現代化的國際大都市及國際創科中心的形象不符,不僅削弱特區政府管治威信,還引發本港市民乃至國際社會負面觀感。特區政府應當引以為鑒,正向用好「雙刃劍」,在建設智慧政務時統籌好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安全的關係,將建設智慧政務變為完善政府公共服務水平、提升市民滿意度的「財富」,而不是引發民意不滿、影響社會觀感的「包袱」,將「亡羊補牢」變為「未雨綢繆」,杜絕此類事件一而再、再而三發生。

  盤點歷次電腦與網絡系統出現的問題,主要原因包括:程式設計缺失,技術架構不夠完善;事前未做好程式測試和漏洞除錯,特別是未進行全面充分的壓力荷載測試;內部系統多由各部門分工開發運營,猶如「九龍治水」,缺乏系統、完善的標準和有效監管。

  為此,特區政府可以成立「數字政策辦公室」為契機,統籌特區政府及法定機構電腦與網絡系統開發、測試、驗收與維護,提升系統的質量、效能和體驗感,明確系統推出前須做好演練和第三方壓力測試,加強督導和監察。同時,做好系統數據同城備份和機房與雲端虛實相融的備份,做好人員培訓和突發狀況預案,確保有關人員有足夠的專業知識和能力妥善解決系統運營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快速恢復系統運轉。

  完善網絡安全法律體系

  特區政府還要與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等加強交流合作,學習借鑒內地成熟的技術和經驗。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必須完善維護網絡安全的法律體系,保障重要網絡平台、關鍵設施、敏感數據的安全,適時打擊懲治網絡黑客和網上搞手。呼籲特區政府切實改善電腦與網絡系統,擰緊「安全閥」,讓智慧政務成為由治及興新階段特區政府創新治理模式、完善治理機制、提升治理水準的寶貴財富。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