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屆區議會選舉圓滿結束。以一場全新、區域性組織的選舉來看,這次選舉的成功舉行,反映新選制得到廣泛民意支持,更顯示市民對於香港地區治理的殷切期望。今屆選舉不單是回歸後第七屆區議會選舉,更是完善地區治理、重塑區議會後的第一屆選舉,選舉過程和結果,充分彰顯了新選制的優越性和進步性,邁出了構建香港特色新民主制度的重要一步,對於香港的地區治理、民主的發展以及由治及興都有着重要意義。
競爭激烈風清氣正
評價今次區議會選舉,既要看勝負,更要看新特點、新風格、新意義、新里程。對於這次區選可以分三個標準去看。從選舉本身,這是一場成功的選舉,籌辦有力,宣傳得當,競爭激烈,理性有序,風清氣正,具有一場成功選舉的所有特點。從香港民主之路看,這次選舉充分體現了新選制的特點和優越性,不同於西方式對抗式選舉,是符合香港實際情況以及整體利益的民主制度。從香港大局看,新選制展現出香港由治及興新氣象,凝聚了社會士氣,團結了各界市民,開創地區治理新篇章。
所有經歷過4年前區選的香港市民,相信對於周日的情況都有很深感受。市面上的選舉氣氛依然熾熱,參選人及義工依然全力拉票,地區上同樣遍布旗幡橫額,不同的是,參選人不用再擔心人身安全,不用再憂慮街站被破壞;選民可以放心投票,選舉在平穩、安全、有序的環境下進行。
真正評價一場選舉是否成功,主要看選舉的組織籌備是否周全,社會是否關注,過程是否暢順,更重要是選舉能否選出有能力、有承擔、真心效忠香港、服務市民的人才,選舉就是選賢任能,這些才是評價一場選舉是否成功的標準。
對於這次區選,特區政府作出了周全的部署和安排,在地區展開了全方位的宣傳,嚴格保障選舉公平公正,打擊各種干擾選舉行為,不論從票站安排,對長者及有需要人士的協助,以至設立「鄰近邊境投票站」等,都顯示出對選舉的安排周到有力。
在選舉過程中,區區有競爭,人人無「躺贏」,充分體現出真競爭。社會各界對於區選的關注和認知度也大為提升,「1210區選齊投票,共建美好社區」的選舉口號家喻戶曉。更重要的是,市民通過這次選舉,對於完善地區治理,重塑後的區議會構成、區議員的產生辦法,以至對區議會的定位都有了更清晰認知,不再以「政權組織」看待區議會,也令市民更了解、更關注、更投入到地區治理,選舉既激烈亦理性,以「汗水競爭」取代了「口水競爭」,選民通過審視參選人的政綱、能力、表現作出投票決定,這正是一場成功選舉的體現。
今屆區議會選舉充分顯現出新選制的優越性和先進性,是香港新民主路的重要實踐。通過改革區議員產生辦法,明確區議會職能,解決了區議會定位問題;通過由民政專員擔當區議會主席,設立兩個政府高層統籌小組,解決了區議會下情上達的問題;通過設立監察、問題制度,解決了議員懶政怠政的問題。整個選舉改革具有很強的針對性,聚焦提升區議會的工作效能、提升香港的地區治理水平。
這次區議會選舉在依法、公平、公正之下進行。所有參選人都可以公平地開展選舉工程,爭取選民支持,市民的選舉權和被選舉權都得到充分保障。其中,由扎根地區多年的「三會」成員負責提名工作,發揮重要的「把關」作用,確保參選人都符合區議員的要求和資格。多元化的議員產生辦法,確保專業多元不同背景人士進入議會,提升議政質量。選舉絕非所謂的「清一色」,參選人都來自不同的政治團體、政治派別、政治光譜,選民不但有得揀,更可以「優中選優」。選舉是良性競爭而非互潑污水,聚焦的是社區民生,而不是政治惡鬥。選舉回歸選賢與能的初心,264名當選者都是有能力、有承擔的愛國者人才,選舉是一次優質民主選舉的示範。
良政善治展新氣象
從香港發展大勢看,這次區議會選舉所展現的新風格、新氣象,也是香港由治及興的形象體現,香港社會回穩,人心思治,市民對香港發展的殷切期盼,都可以在選舉過程中得到展現。香港已經進入由治及興的關鍵時期,中央完善香港選舉制度,一個出發點正是為香港的「治」與「興」提供制度上保障。香港要實現良政善治,必須解決地區治理的問題,基層不穩,民生難解,何來由治及興?區議會選舉的意義,正在於補齊了香港在地區治理上的短板。基層穩,香港「治」的基礎也將更加穩固。
這次選舉不只是選出一班有能力、有承擔的區議員,更為香港的地區治理投下信任和支持的一票,凝聚了社會求「治」求「興」的民意,振奮了社會精神,鼓舞愛國愛港的士氣和力量,令各界對香港前景更有信心,這才是今屆區選最大的意義。
香港文化協進智庫高級副總裁、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