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评论 > 正文

井水集/環評效率提高的關鍵\龍眠山

時間:2022-12-20 04:23:31來源:大公报

  要將一塊「生地」變成「熟地」,中間經過多個環節,不少是繁文縟節,造成香港基建速度緩慢,有關程序亟需精簡。環保署昨日正式推出中央環境數據庫,再配合其他改革措施,環評程序所需的時間料可縮短一半,即18至24個月,效率大為提高。

  環評是基建的重要一環,但屢屢引發爭議,主要是存在兩大弊端,一是程序冗長,被指官僚作風;二是公眾參與度低,被指黑箱作業。環保署日前向立法會提交《環境影響評估條例》檢討報告,提出四大優化措施,包括建立中央數據庫、更新條例內的指定項目清單、更新技術評估要求、善用直接申請環境許可證的途徑。其中,建立中央數據庫被視為最重要的改革舉措。

  中央數據庫採用地理信息資訊和繪圖系統平台,網羅環評報告中與環境和生態相關的各種基線調查數據。至於環評所需的空氣質素、水質、水文、交通噪音等各種模建工具,以及對未來幾十年的模擬基線資料,亦會逐步提供,以提高環評的準確性和一致性。要言之,有了中央數據庫,一般市民可以查閱,環評變得陽光透明,環評顧問和項目倡議人更可使用有關數據作模擬評估工具,如此一來,環評將大大增加公眾參與度,環評報告將更全面,更科學。環評效率提高了,發展項目就加快了。

  科技的發展、大數據的應用,使得精簡環評程序、縮短時間變為可能。建屋速度因此加快,基層市民的上樓時間有望大為縮短,這符合民心民意,亦與行政長官李家超在施政報告中提出的「提量、提速、提效、提質」目標相一致。

  其實,除了環評程序需優化,其他如城規、公眾諮詢等程序也要與時俱進,該精簡的精簡,該優化的優化,那麼解決老大難的房屋問題就有了希望。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