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8年11月以高票獲選為高雄市市長,到今年6月6日遭罷免,這既是韓國瑜本人的悲哀,更是島內所謂「民主政治」的悲哀,「罷韓」凸顯台灣「民主政治」沒有是非之分,只有顏色之別。
之所以一定要「罷韓」,真正的原因有以下三個方面:一是綠營執政無方。高雄長期被綠營把持,成為「又老又窮」的城市,韓國瑜矢言「貨出去、人進來,高雄發大財」,客觀上「傷害」了以陳菊為首的高雄綠營,綠營自然不能善罷甘休。二是擔心韓國瑜揭蓋子。民進黨在高雄當家30餘年,光陳菊任內便有105宗市府團隊貪污瀆職案,若韓國瑜繼續幹下去,恐怕還會揭開更多內幕。三是藍綠之間的不共戴天。台灣藍綠、世代間的鴻溝已難以跨越,令「罷韓」者視韓國瑜如寇仇,必除之而後快。
就在確定韓國瑜遭罷免後不久,高雄「議長」許崑源在當晚8時40分在臉書留下「這一次,誰是贏家」的留言後,於10時許跳樓身亡,算是給綠營主導的「罷韓」畫上了一個句號。
此前,他曾呼籲「繼續支持韓市長」,並在臉書發布影片「請投票的市民思考高雄這一年半以來,有沒有比過去20年更進步,高雄是不是改變了?讓高雄有繼續進步和改變的機會。」可悲的是,綠營根本沒有興趣聽許崑源叨嘮這些。
綜觀「罷韓案」,實乃島內一則政治鬧劇。一如洪秀柱所言,這次的「罷韓案」是一個非常醜陋邪惡的偽裝劇,根本就是假借「民主」之名踐踏民主,製造仇恨對立,已然在台灣埋下不公、不義、不安的種子。可以預見,「罷韓案」將會對島內局勢產生一定的影響。
對民進黨來說,扳倒韓國瑜就消除了2024年「大選」的最大威脅。想當初,草根出生的韓國瑜曾以一己之力,拿下綠營盤踞多年的高雄,並在此後颳起一股震撼島內政壇的「韓流」,帶領國民黨打贏了2018年台縣市領導人選舉翻身仗。這對民進黨而言,實在不是好事。此次扳倒韓國瑜,民進黨可以坐穩南方;從長遠看,被罷免的韓國瑜失去用武之地,也將讓他在2024年難有出頭之日,這實際上消除了2024年「大選」的最大威脅。
對國民黨而言,韓國瑜被罷免令國民黨更趨邊緣化。從2015年的「換柱」風波讓國民黨一敗塗地,到圍繞2020選舉國民黨「內鬥內行、外鬥外行」發揮到極致。江啟臣任國民黨主席後在兩岸問題上的徘徊,失去兩岸強項讓國民黨「大陸牌」大打折扣。在韓國瑜遭罷免後稱「尋覓補選人才,贏回更多高雄市的信任」,實有隔靴搔癢、不得要領之嫌。更何況國民黨目前難有人替代韓國瑜去「贏回更多高雄市的信任」。接下去,國民黨的影響力或因韓國瑜遭罷免而更加式微。
對大陸而言,罷韓只是又一場「茶壺裏的風波」。島內政治人物工於心計,時不時弄出點動靜,但是在祖國統一大勢面前,終究只是一些「小把戲」而已。蔡英文執政以來,包括在兩岸關係上,小動作不斷,看似煞有介事,實則鬧劇而已。接下去,島內「茶壺裏的風波」還會不斷上演,只可惜「算來算去算自己」,「茶壺裏的風波」終究難成大氣候。
復旦大學城市與區域發展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