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评论 > 正文

政情觀察\香港需有破局思維和舉措\楊 堅

時間:2020-01-20 04:23:53來源:大公報

  1991年9月港英立法局引入部分議席由地區直選產生,推動香港政治團體誕生。香港政治形成兩大對抗陣營,一邊是支持香港回歸祖國的愛國愛港陣營,另一邊是服務英國和美國在香港利益的「拒中抗共」陣營。雙方的政治團體,隨着立法機關議席由選舉產生的比例不斷增加,均以爭奪立法機關議席為主要鬥爭目標。

  2007年特區第三任行政長官選舉,是第一次有「拒中抗共」政治團體代表取得候選人資格。嗣後,不僅「拒中抗共」政治團體都能派出一至兩名代表參與第四任和第五任行政長官競逐,而且,愛國愛港陣營為協調產生一名候選人並確保此人當選行政長官所遇到的困難不斷加重。

  從2019年起,香港又進入新一輪選舉周期。因為區議會不再有委任議席,而立法會功能界別中的區議會(二)自2012年第五屆立法會以來已由全港選民直選產生,於是,誰奪得區議會議席多,誰就能用更多納稅人錢來為自己政治團體和陣營擴大地區群眾基礎,有利於爭取更多立法會議席。

  至今,香港所有政治團體都還不是政黨,不僅因為它們都是以社團名義註冊成立,更因為它們都尚不充分具備現代政黨必備的要素。現代政黨至少必須具備4個要素,一是組織,包括佔人口一定比例的黨員,自上而下形成領導與被領導關係的各個層級,由黨代表大會產生中央領導機關;二是政綱;三是與群眾的聯繫;四是持續的政治活動。

  目前,民建聯最接近現代政黨。其他政治團體共同的弱點是成員少,與香港居民的聯繫鬆。區議會有助於政治團體接觸香港居民,有利於它們吸收成員,尤其,有助於它們擴大和加強與群眾的聯繫;不僅是爭奪立法會不可或缺的台階,更是向現代政黨轉變的有效途徑。

  建制派應思「變」而非「穩」

  於是,就不難明白,第六屆區議會被「拒中抗共」陣營所控制,對於愛國愛港陣營是何等重大損失。它們在區選後的處境有相似也有差異。相似是都受挫敗,差異是克服挫敗的條件不一樣。坦率地說,除了民建聯將堅定向現代政黨轉型,其他政治團體包括工聯會都面對何去何從的抉擇

  工聯會至今仍是工會團體。但「拒中抗共」陣營正在按法律規定竭力組織和壯大其工會團體,目標是在今年9月第七屆立法會工會界別競選中與工聯會搶議席。工聯會如繼續以工會團體定位,則必須設法擊敗對手;如欲轉型則必須明確與民建聯關係。

  經民聯、新民黨和自由黨面對的困難各有不同。新民黨有志循普選方向演變為現代政黨,在第六屆區議會競選中未能取得一席,是其前進路上一次跌跤,站起來,只能堅持既定方向和目標,否則難以生存。自由黨和經民聯都與工商界關係緊密,它們參與區選是順應香港政制發展大趨勢,迎接一人一票選舉。在區選失利後,它們都面對能否在第七屆立法會功能界別保住現有議席的考驗。坦率地說,對它們來說,更嚴峻的考驗,是隨着中美關係朝着緊張的方向演變,它們如何同國家保持一致。

  毋庸諱言,眼下香港政治形勢是不利愛國愛港陣營。2020年上半年必須有破局的思維和舉措,否則,9月立會選舉又將是愛國愛港陣營挫敗。選舉是零和遊戲,在地區或功能界別都會決出勝負。當然,整體上第七屆立法會出現兩大陣營各佔35席的可能性在理論上有,但在現實中概率極小。如果真出現那樣的局面,特區政局將會是難以想像的複雜而困難。

  有人寄望新一屆立法會功能界別繼續由愛國愛港陣營主導。這是低估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變在香港的反映和影響。當前和今後相當一段日子,香港社會主流不是思穩而是思變。分離主義在高漲,分離主義的終點是「港獨」。希望行政長官及其管治班子有強烈危機感,你們是對國家和香港負責者,歷史將定你們功過。 資深評論員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