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评论 > 正文

別為諾獎而急功近利

時間:2019-10-18 04:24:13來源:大公報

  由於本身從香港大學醫學院取得博士學位後,除繼續從事科研外,還致力將科技創新成果商業化,故此特別希望有中國科學家可以獲得諾貝爾獎。但這個願望一年又一年地落空。

  諾貝爾自然科學獎是頒給在基礎科學領域獲得重大原創性成果。俗語有雲,太陽底下無新事,要獲得重大的原創性成果,必須集中力量挑戰高難度問題。這就像筆者創業一樣,失敗率是奇高無比,但當中所獲得的滿足感和知識是從事其他行業沒法比擬的。

  科研不能即炒即賣

  基於現在中國的科研唯論文、唯國際頂級期刊論文馬首是瞻的導向,科學家的社會地位和成就在絕大部分的情況下,都是以發表研究論文的數量和發表期刊影響力高低作定斷的。在這種片面的評價制度下,令到很多科研人員都傾向於解決「小問題」,像現有知識的擴展和利用已有的技術應用在不同領域上,因這確保有「可發表」的成果,以確保學生能畢業,研究者可獲續約,教授有晉升的機會。但真正有分量,有影響性的研究,不是兩三年可以做出來的,必須經過長年累月的研究,才可能獲得一丁點兒的突破。而真正有分量的研究文章,即使發表在名不經傳的刊物上也會受到重視。

  筆者認為科研成果應該由質量來決定,而非數量,否則都會有不良的結果。要數文章的多少嗎?粗製濫造之作會多得污染學術。要以文章引用次數多寡作定斷嗎?綜述性的文章會大批湧現。教授也會促使自己的學生引用自己的理論寫論文了。我不是全盤否定這些客觀性指標,但我相信除了這些客觀性指標之外,也需要加上其他的評審標準。

  切記品質多於數量

  筆者以為目前的情況存在明顯的改善空間,只要調整評審研究者學術水平的高低,作為晉升的其中一個參考因素。筆者建議讓每一位教授選出自己五年內最滿意的一至兩篇研究文章,集中起來到外地找三位有分量的獨立專家學者從原創性,實驗嚴謹程度、影響力等對其研究文章作出評價。

  此外,亦應訪問其研究合作夥伴,學生,同事對其教學水平,科研專業操守作出評價。因科學精神是探索未知事物,了解世事萬物背後運行的道理。這主要是基於好奇心、獨立判斷以及對人類的責任感。在精神層面上,要使科學精神真正扎根於中國土地,因此需要把優秀科學家「品質」的評價也納入考核制度中。

  我認為需要改變評核方式,以改變現時急功近利的研究思維。讓研究者可以有時間(最少5年)專心和安心地作原創性的研究。這與拿到諾貝爾獎其實還相差很遠,但至少可以讓更多的研究者願意花時間作原創性的突破而盡力優化自己作為科研學者的「品質」。

  就是敢言成員 甘雲龍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