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评论 > 正文

何以大學一再出現宣「獨」行為?\李偉雄

時間:2018-09-04 03:16:42來源:大公報

  香港各間大學早前舉行開學禮。有學生會會長在致辭時,稱香港未來「岌岌可危」,港大新生要有所謂「造反的勇氣」,煽動台下新生「永遠不應向社會規則和常態妥協」。他稱,大學生要塑造社會,而不要被社會塑造,學生終有一日會以自己的想像力書寫「香港的未來」。他續稱,若社會期望大學生完全遵守社會規則和期望,是「大錯特錯」,煽動新生要有勇氣「造反」,並美化港大近年出現的激進學生,如周永康、梁天琦、港大學生會前會長馮敬恩等不務正業的舊生是「英雄」,期望未來港大有更多所謂「英雄」誕生,雲雲。

  每個人確有權利去決定如何表達其所思所想,這正是自由的可貴之處。毫無保留地發表意見亦應該是個人的權利。只要他們不違背法律及自行負責,就可隨時那樣做。

  但明顯這名學生會會長肯定濫用了自由,他鼓吹「造反」及美化一些「港獨」人士的言論,同時又在一個莊嚴的典禮上發表這些「造反」言論,容易令人誤以為港大爆發「文革」,實對港大精神構成傷害。香港大學自百年創校以來,除了做出了大量的學術研究成果和培養出大量貢獻社會的人才之外,還建立了一種可意會而難以言傳的「精神」。一所大學的精神,可決定一所大學的品質及命運。大樓不能取代大師,而學問亦不能替代精神。學校辦得好不好,除了可以量化的論文、獎項等,還得看這所大學教師和學生的精神狀態。港大精神在校訓早已明示——明德格物,這份精神的重點是關注學生的心智訓練、性情修養,而不單只是學習專業技能。以人性品格為大學的終極目標,才能會培養出一個真正的「明德格物」人才。

  港大教職員及學生對激進思想的容忍,不但有損校譽,還有可能令激進精神殘存於大學校園內。研究犯罪學的學者曾指出,當一些惡行在社會出現時,一定要有人出面反對、表示不服從、檢舉某些惡行,惡行才可被抑止。不做任何事的人,對惡行發生後沉默不語,只會令是與非的界限變得更模糊,如將一些犯下大錯的港大學生,形容為「英雄」,實在是莫名其妙,顛倒是非。

  校方校友需負起責任

  港大教職員及學生不向這類有激進思想傾向的人士挑戰,只會導致這些在思想上有歪念的學生可能會持續猖獗,變本加厲地提倡一些更為激進的思想。香港大學學生會在過去幾年,早已成為一些有心人,傳承個人政見的「溫床」。他們的濫用自由,藉不同場合傳播個人政治立場,愈見普及。

  大學教職員及學生雖然多不支持這些激進派學生的主張,但對這些校園言論採取「姑息」的態度,反過來只會令更多激進言論及行為的出現。期望終有一天,我們的學者、學生、校友都能憑着良心,一同指責及阻止這些歪論,對校園內的激進派齊聲說「不」!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