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是日本戰敗投降80周年,日本能否深刻反省戰爭罪責備受國際關注。然而,從日本首相石破茂向靖國神社供奉祭祀費,到其內閣成員「拜鬼」,再到日本一些勢力至今頑固地美化侵略戰爭、歪曲歷史、篡改歷史,甚至為當年的戰爭罪犯翻案招魂,有關行徑令人不齒,是對聯合國憲章、戰後國際秩序、人類良知和所有戰勝國人民的挑戰,也必將自取其辱。
日本和德國都是二戰的罪魁禍首,但與戰後德國與納粹徹底決裂、以認真悔罪推動歐洲的和解不同,戰後的日本政府從未就戰爭罪行作出過認真反省,美化侵略並到靖國神社「拜鬼」的日本政客卻大有其人。日本一直將8月15日稱為「終戰日」,全無懺悔之意。淡化和美化侵略戰爭的教科書不斷出籠,否認南京大屠殺和731部隊惡行的言論一再出現。更令人憤慨的是,對於中、韓等國紀念抗戰勝利的正義之舉,日本政客常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將之污衊為所謂「仇日」教育,這根本是顛倒是非,混淆黑白。
日本在每年的8月15日舉行「全國戰殁者追悼儀式」,所謂戰殁者不僅指在戰爭中死亡的軍人,更有14名二戰甲級戰犯。對雙手沾滿無辜者鮮血的戰犯頂禮膜拜,這本身就是錯誤的歷史觀,是在受害國人民的傷口上撒鹽。石破茂昨日雖然重提「反省」二字及聲稱「銘記教訓」,但對日本發起侵略戰爭、對亞洲國家的殖民統治及造成的傷害閉口不提。這樣的「反省」有沒有誠意不問可知。
日本近年的軍事動向與戰後和平憲法承諾的永不發動戰爭背道而馳,更引起亞洲鄰國和國際社會對日本戰略走向的高度警惕。日本以渲染周邊威脅為藉口大幅增加防衛預算,放寬武器出口限制,拼湊軍事「小圈子」搞對抗,推動自身軍備鬆綁。日本政客還與「台獨」勢力勾勾搭搭,鼓吹所謂「台海有事即日本有事」的謬論。日本不久前公布的防衛白皮書,再次渲染所謂「中國威脅」,並在台灣問題上指手畫腳。這些錯誤言行嚴重衝擊中日關係政治基礎,也是對戰後國際秩序的公然挑釁。
中國外交部部長王毅昨日指出,日本發動侵略戰爭,對中國和亞洲人民造成深重災難。只有正視歷史,才能獲得尊重;只有以史為鑒,才能開闢未來;只有前事不忘,才能防止再次誤入歧途。中方敦促日本作出正確選擇。事實上,日本只有向德國學習看齊,深切懺悔戰爭罪行,真誠地向受害國人民道歉,並採取相應的實際行動,才能得到亞洲鄰國的原諒和國際社會的尊重。一味口是心非,一邊聲稱「反省」,一邊否認甚至美化戰爭罪行;一邊聲稱「走和平發展道路」,一邊擴充軍備,實現「和解」也就無從談起。
以史為鑒,才能面向未來。日本如何對待當年發動的侵略戰爭,不僅關乎對歷史的正確認知,也關乎現實格局和地區的未來。對中國人來說,隆重紀念抗戰勝利八十周年,不僅是致敬為拯救民族危亡而視死如歸的先烈,維護世界和平,也是為了繼承和弘揚偉大的抗戰精神,將之深化為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動力。
當前世界變亂交織,否定二戰後秩序的勢力依然存在,「強權即公理」依然大有市場、「落後就會捱打」仍然是國際政治的現實。中國只有加快發展,加快壯大自己,才能震懾霸權主義,才能維護好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才能維護好世界和平。在維護國家安全的大是大非問題上,香港必須堅定地與祖國站在一起,並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自己的獨特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