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會和港交所昨日宣布推出「科企專線」,便利特專科技公司及生物科技公司以保密方式提出上市申請。此舉體現了特區政府以及證監會、港交所的主動作為態度,進一步提升了高科技公司來港上市的吸引力,有助鞏固香港作為創新公司首選上市平台的地位。
所謂特專科技公司,指的是人工智能、新能源、雲計算等領域的新興高科技企業,是新質生產力的表表者。特專科技公司和生物科技公司通常擁有屬於機密的技術、研發數據或商業策略,一般處於早期發展階段或產品尚未商業化,有上市融資的迫切需要。但若如其他申請上市公司一樣,過早或長期披露這些敏感資料,可能導致競爭對手獲取關鍵信息,帶來過高風險。港交所允許根據《主板上市規則》第18C章及18A章上市的公司以保密形式提交申請版本,就化解了有關公司的後顧之憂。
設立「科企專線」,旨在便利相關企業在籌備上市的早期階段為它們解答關鍵問題,幫助它們更清楚地了解並滿足相關上市規定,進一步協助它們更有效率地籌備上市。換言之,「科企專線」承認特專科技公司及生物科技公司上市有其特殊性,有必要度身定做上市標準,特事特辦,以簡化申請程序,縮短上市時間,讓企業更早獲得資金支持,快速成長。
其實保密提交上市申請並非新鮮事物,而是對標全球主要交易所的做法。美國堪稱這方面的先驅,早於2012年已通過相關法案,允許新興成長公司以保密方式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首次公開發行申請。英國、加拿大、澳洲等地,也有類似做法。港交所引入保密申請機制,展現了國際視野及與時俱進的改革精神。
將香港建設成為國際創科中心,既是中央對香港的殷切期待,也是加快香港經濟轉型應有之義。為吸引更多具潛力的高科技初創企業來港上市,特區政府以及證監會和港交所近年來積極有為,推出多項具前瞻性的改革舉措。這包括,修訂上市規則,新增第18A章,允許尚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申請在主板上市;引入第18C章,專門為特專科技公司制定上市規則;允許不同投票架構公司上市,包括「同股不同權」:簡化創業板上市要求,便利中小型科技公司以較低的財務門檻上市;推出SPAC上市機制,允許科技公司通過與SPAC合併實現快速上市;在推動數字化和綠色金融方面,也有不少新猷。
這些改革舉措有力配合了特區政府的施政策略,為大量新經濟公司來港上市創造了條件,其中小米、美團等公司都已發展成為了「巨無霸」。證監會和港交所再接再厲,如今推出「科企專線」,進一步簡化上市流程,保護有關企業的核心技術和商業機密,進一步提升了香港對高科技企業的吸引力。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當今世界的競爭是高科技的比拼。香港吸引更多高科技企業進駐,推動高質量發展,就要有破舊立新的膽識,打破條條框框的勇氣。美國對華發動貿易戰、關稅戰,其針對的不只是普通製造業,更在於打擊中國的高科技產業,以死死卡住中國的脖子,阻礙甚至打斷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進程。
在這種情況下,香港更要發揮好自身的優勢,因時制宜、因勢制宜,以優化上市規則吸引更多高科技公司來港發展,進而鞏固香港作為全球領先IPO市場的地位,加快推進香港創科生態鏈的形成。改革永遠在路上。特區政府、證監會和港交所等部門需要進一步識變、應變、求變,積極作為,以適應快速變化的市場要求,抓住機遇開創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