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评论 > 正文

社評/優先解決市民急難愁盼的問題

時間:2024-01-20 04:02:17來源:大公报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特區政府宣布押後垃圾收費的實施日期,這是實事求是的做法,體現了務實擔當。處理垃圾問題固然重要,但與發展經濟、解決房屋等要務相比,並非最迫切。處理垃圾問題從長計議,一方面有利於特區政府集中精力,優先解決市民急難愁盼的問題;另一方面也能確保相關政策得到優化,更好地落到實處。

  垃圾收費原定去年底推行,但考慮到清潔服務人手不足等因素,推遲至今年4月1日。如今再度推遲,原因依然是準備不足。且不說一般市民對垃圾收費的認知與政府的宣傳推廣有落差,在政策配套等方面也有所欠缺。例如,垃圾收費需要使用指定的膠袋,近日有生產商反映,環保署要求加大5成的產量,但「機器開盡」也做不到;飲食界則指出,四成商場未有回收廚餘的設施;而垃圾收費尚未實施,已有人為圖方便隨意棄置大件的固體垃圾,前街後巷的衞生黑點因而增加,日後郊野公園也會淪為重災區,香港恐有「垃圾圍城」之危。正如有區議員指出,在具體操作未釐清下,推行有關政策不宜過急。

  垃圾收費的重點不是徵費,而是減少垃圾製造量,出發點無疑是好的。但出發點是一回事,效果如何是另一回事。就以推行了十多年也爭議了十多年的膠袋收費政策來說,落實之初膠袋是減少了,但更不環保的不織布袋增加了。立法會一份資料顯示,過去10年來,棄置於堆填區的固體廢物增加兩成,其中廢膠棄置量更增加近四成。施政要以結果為目標,在膠袋收費未如理想之下,匆匆推動垃圾收費,實際效果如何不能不令人擔心。

  垃圾收費在不少國家、地區已經落實,減廢效果不錯,為什麼在香港卻一波三折?背後原因值得分析總結。香港居住空間普遍狹逼,不少住宅連垃圾桶都放不下,「三無大廈」缺少處理垃圾的設施,清潔公司長期招不到人,香港甚至「垃圾分類」這一基本的工作都沒有進入軌道。可見在解決垃圾問題方面,必須從香港的實際情況出發,無法全盤照搬其他地方的經驗。特區政府推出政策需要有理有據,尤其是「接地氣」,善於傾聽市民的「牢騷」,樂於理解街坊的「抱怨」,多站在市民的角度看問題、想辦法。

  說到底,要推動「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眼睛向下看、身子往下彎、腳步向下走,聚焦市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就香港的現實而言,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是當務之急,進一步完善維護國家安全的制度機制是當務之急,高息環境下香港資產受壓、樓股表現不振,這也是大家非常關心的問題。還有房屋、教育、安老、醫療、鼓勵生育等等,可以說是千頭萬緒。相比之下,垃圾收費沒有那麼緊急,暫緩處理是理智的決定,可避免因政策未完善而導致的混亂情況。

  民生就是最大的政治。習近平主席在前年「七一」重要講話中對香港提出「四點希望」,其中第三點是切實排解民生憂難。習主席強調,當前香港最大的民心,就是盼望生活變得更好,盼望房子住得更寬敞一些、創業的機會更多一些、孩子的教育更好一些、年紀大了得到的照顧更好一些。特區政府把全社會特別是普通市民的期盼,作為施政的最大追求,以務實的態度,調整優先秩序,值得點讚。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