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圖:美國電動車巨頭特斯拉在上海的超級工廠,工人在對出廠前的車輛進行檢測。\新華社;右圖: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法新社
隨着美國前總統特朗普重返白宮,在「特朗普2.0時代」,美國的內政外交將會出現哪些變化,外界非常關注。中國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美國研究中心主任吳心伯接受大公報專訪指出,特朗普上任後,將推進自己的政治議程三步曲,美國對華政策料將有四個新變化,包括對華再打「關稅牌」、在科技領域搞「大院高牆」、對中美對話交流「踩煞車」、「縮水」兩國合作。面對中美關係新變數,中方要多手並進,在主動接觸同時,也要備足「工具箱」,在必要時進行反制,維護好國家利益。\大公報記者 馬靜、葛沖、戚佳潔
【大公報訊】特朗普在大選中勝出,共和黨拿下國會參眾兩院,再加實際上現在美國行政、立法、司法都已經控制在了共和黨的手裏,美國的權力架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吳心伯說,通過這次大選,特朗普在第二任期頭兩年(即2026年國會中期選舉前),有望進一步推進自己的政治議程。
吳心伯認為,特朗普的政治議程有三步曲:第一步是「改造共和黨」,這一步實際上已經完成。從特朗普的第一任期到這次帶領共和黨贏得總統選舉和國會選舉,在共和黨內部,反特朗普的勢力都已經被邊緣化或者被趕出共和黨;第二步是推進美國內政外交的「特朗普主義」,按照自己的政治偏好塑造美國的對內和對外政策,對內政策包括減稅、去監管、控制移民等,對外政策包括經濟保護主義和外交上的單邊主義;第三步是打造「特朗普體系」,對聯邦政府的架構和運作方式進行重大調整,以反映特朗普的一種政治理念和政治偏好。
再打「關稅牌」 築科技「大院高牆」
特朗普在推進上述政治議程的過程中,吳心伯認為,新一屆美國政府對華政策,至少會在四方面發生變化。
首先,主要調整可能會更加聚焦經濟,預料會對華再打「關稅牌」,同時也會推動與對華經貿關係「脫鈎」。其次,在科技方面,拜登政府搞的是所謂的「小院高牆」,特朗普政府可能會搞「大院高牆」,進一步擴大對華技術限制和打壓範圍。第三,特朗普可能會大幅減少與中方的對話與交流,官方層面的對話機制、民間的交流都可能會受到影響,比如,兩國之間和地方政府間的人文交流等都有可能會被「踩煞車」。第四,兩國在一些領域的合作可能會「縮水」,包括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等。
需與特朗普保持直接溝通
展望未來四年中美關係走向,吳心伯判斷,整個走向肯定是低開的。他說,特朗普第一任期內,中美關係可以叫「高開低走」,「這次我覺得『低開』甚至可能『低走』的可能性還是比較大的。」
作為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之一,中美關係不僅關乎兩國人民的福祉,亦是影響世界和平與發展的關鍵變量。面對中美關係可能面臨的新挑戰,吳心伯建議,關鍵還是要維護好自己國家利益。在此前提下,中方應該多手並進,備足「工具箱」,一方面在前期要積極主動地跟特朗普團隊進行對接,「要早做工作,多做工作」。另一方面,也要做好鬥爭準備,要準備好「工具箱」,在必要的時候進行反制。
此外,吳心伯認為,與特朗普保持溝通很重要。他認為,特朗普是「美國優先派」,他首先考慮的還是盡可能地要從中國方面獲取利益,「跟中國有重大衝突或是全面對抗,實際上不利於實現這樣一個目標」。不過,他指出,特朗普班子內部有一批「新保守主義派」,他們在意識形態以及對地緣政治看法上,具有很強烈的鷹派特徵。因此,吳心伯認為,中美關係的發展主要看特朗普能夠在多大程度上主導對華政策的議程,「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保持跟特朗普本人直接的溝通和交往,保持跟他團隊的交往是很重要的。」
吳心伯表示,在中美博弈過程中,中方還在經貿、外交和安全等方面調動好第三方因素。中方可加強跟日本、歐洲、東南亞等的經貿關係。在外交上,可與更多美國的盟國和夥伴進一步改善和發展關係。在安全上,可加強戰略協調以及和一些國家的安全合作等。
若美國未來對華科技出口大搞「大院高牆」,中國將要如何應對?最根本的解決辦法還是中國不斷加大自主創新,爭取在一些重要技術領域盡快取得突破,還可以加大與其他國家的科技合作。各國在對華技術合作上的利益考慮是不一樣的,美國的盟友在這方面跟美國也不是完全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