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PISA考試結果顯示美歐國家成績下降嚴重。圖為法國巴黎學生今年3月參加該國高考。\法新社
【大公報訊】綜合路透社、法新社、《華盛頓郵報》報道:由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協調的2022年「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劃」(PISA)5日派「成績單」,顯示全球多國青少年的數學、閱讀能力呈現出「前所未有」的下降趨勢,閱讀成績下降10分、數學更下降15分,創下該考試自2000年推出以來,OECD成員出現的最大降幅。在OECD成員中,有四分之一的青少年在數學、閱讀和科學方面表現較差,這意味着他們不會使用基本算數或解釋簡單的文本。分析認為,除了疫情影響,更主要是教育系統的結構性問題。
這次共有38個OEDC成員和44個合作夥伴經濟體,接近70萬名15歲學生參與考試。PISA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的青少年學習能力水平測試計劃,每三年舉行一次,分別檢測母語閱讀、數學和科學能力,每項滿分1000分,被多國政府視為規模最大的國際教育評比。
本次考試原本安排在2021年,但受疫情影響,推遲至2022年進行。考試結果顯示,與疫情爆發前相比,全球多國青少年的學習成績呈現下降趨勢,其中閱讀成績下降10分、數學更下降15分,相當於全年損失了四分之三年的學習時間。
逾半地區數學成績下降
在參與考試的經濟體中,逾半地區的數學成績下降。OECD在聲明中指出,學生數學成績下滑幅度之大前所未有,在德國、冰島、荷蘭、挪威和波蘭等國尤為明顯,與2018年相比,這些國家的數學成績均下降了25分甚至更多。調查還發現,平均每四名15歲的青少年中就有一人,在數學、閱讀和科學方面表現較差,這意味着他們不會基本算數,或者解釋簡單的文本。
其中,美國學生的數學成績,創下歷史新低,從2018年的平均478分跌至2022年的465分,比2003年首次參加PISA考試時低18分。就整體而言,美國學生閱讀成績在81個參與考試的經濟體中排名第6,科學排名第10,數學排名第26。
即使是相對富裕的美國學生,數學成績也不如日、韓和香港等地成績中等學生。其中,半數香港15歲學生的表現,和美國10%最富有學生一樣好,甚至更好。只有7%的美國學生在數學方面取得最高水平,日韓比率為23%,表現最好新加坡比率為41%。
PISA考試所反映出來的美國學生成績下降問題,與美國最重要的標準化測試(即國家教育進步評估,NAEP)結果一致。素有美國「國家成績單」之稱的NAEP6月公布最新結果,顯示美國13歲學生在「數學」和「閱讀」科目的成績,跌至數十年來最低。美國國家教育統計中心專員卡爾(Peggy Carr)說:「這些結果再次證明了數學成績存在危機。」
政策制定者須嚴肅對待
調查也顯示,成績差與手機分散精力和學校報告教師短缺有關。平均而言,每天空閒時使用數碼設備不超過一小時的學生,數學成績比每天使用五到七小時數碼設備的學生,高出49分。平均有45%的學生表示,如果手機不在身邊,他們會感到緊張或焦慮;65%的學生表示,至少在某些數學課上會因使用數碼設備而分心。
負責監督考試的OECD教育部主任施萊切爾(Andreas Schleicher)解釋稱,新冠疫情可能對學生表現造成一些影響,但不會高估,主要還是受教育問題上的結構性影響因素,需要國家政策制定者認真嚴肅對待。疫情期間,以額外師資人力加強學習、教師容易獲得特別協助的國家,分數都較高。報告也指出,實際上在2018年之前,全球多國學生的閱讀、科學和數學成績就已經顯著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