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東芝在2018年宣布出售半導體子公司「東芝存儲器」,圖為東芝高層在記者會上鞠躬。/資料圖片
【大公報訊】綜合《日本經濟新聞》、共同社報道:日本電器巨頭東芝公司21日宣布,由多家日本國內企業組成的聯盟已完成對東芝的要約收購,截至20日持有東芝超過78%的股份。日媒稱,東芝預計最早於年內退市,結束長達74年的上市歷史。自2015年陷入會計造假醜聞以來,東芝長期處於管理混亂、經營困難的狀態。日媒稱,如今東芝將「重新出發」。但日本網友對此持悲觀態度,認為東芝退市是一個危險信號,表明日本企業正在逐漸失去活力。
東芝21日宣布,由日本國內基金「日本產業合作夥伴」(JIP)為主的財團從上月開始,以公開要約的方式在市場上對東芝進行收購,目前已持有東芝78.65%的股份,超過所有表決權的2/3,完成了此次收購。這意味着東芝達到私有化門檻。本次收購價格為每股4620日圓,總額達到2萬億日圓左右(約1055億港元)。出資企業包括羅姆半導體集團、鈴木、中部電力、鹿島等。
東芝公關部門負責人表示,預計將於11月下旬召開臨時股東大會,之後股票將被證交所指定為「整理股」;經過大約一個月時間,東芝將完成退市。《日本經濟新聞》指出,JIP通過銀行貸款籌集了收購資金中的1.2萬億日圓,被收購的東芝負有償還貸款的義務。日本評級投資信息中心21日將東芝公司債的信用等級下調一檔,降至BBB-。
美基金收購東芝芯片廠
據日媒報道,東芝2022財年營業收入為3.36萬億日圓。東芝創立於1875年,曾與聲寶、松下合稱日本白色家電三巨頭,輝煌時期經營範圍涵蓋製造、發電、核能、半導體、家電、計算機等諸多領域。上世紀80年代初,東芝是全球半導體領域的佼佼者,風頭蓋過英特爾等美國芯片商。然而,美國政府以「國家安全」為藉口不斷打壓東芝等日企,導致其走向衰落。
1987年,美國以東芝向蘇聯出售4台精密機床為由出台制裁法案,取消了與東芝的一系列採購合同,並禁止東芝產品向美出口2至5年。此次事件導致東芝數名高管被捕或辭職,東芝還被迫花費1億日圓在美國報紙上刊登「謝罪廣告」,聲譽嚴重受損。最具戲劇性的一幕發生於1987年6月30日,那天數名美國議員在國會大廈前呼籲禁止進口東芝產品,並輪番掄起長柄大錘砸向一台東芝牌收音機。
東芝半導體業務就此走向衰落,最終於2018年將半導體子公司「東芝存儲器」出售給美國基金貝恩資本主導的日美韓聯合體。英國歷史學家邁克爾.希爾分析稱,上世紀80年代,美國政治受對日貿易逆差影響巨大,「痛擊日本」成為美國政客的一種策略。如今,美國試圖用同樣的招數攻擊華為等中國企業,但網友指出,華為在受到美國打壓時仍堅持進行技術創新,展現出韌性和適應能力,不會變成第二個東芝。
福島受損反應堆來自東芝
東芝近年每況愈下,不得不出售家電、醫療設備等主力業務,也與其自身經營不善有關。東芝2006年以70億美元高價收購核電設備生產商美國西屋電氣,豪賭核電業務發展,但2011年福島第一核電站洩漏事故摧毀了東芝開拓核電市場的夢想。事故中受損最嚴重的3號機反應堆正是由東芝提供,東芝此後再難拿到訂單。
2015年4月,東芝承認在過去8年間虛報了2248億日圓利潤,以掩蓋金融危機和福島核災後的巨額虧損。同年12月,西屋電氣以高估的價格收購了一家經營狀況惡化的美國公司,造成超過60億美元的虧損。2017年,西屋電氣申請破產,次年被加拿大資產管理公司Brookfield收購,東芝才算甩掉了這個包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