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冰島示威者2008年要求銀行公開財務危機情況。\資料圖片
拉美國家
•上世紀70年代,油價暴漲造成流動性過剩,大量國際資本湧入拉美新興市場。但隨着美歐提高利率、資本流向逆轉,拉美國家很快就無力償付外債,陷入「失落的十年」。墨西哥於1982年率先宣布暫停償付外債,巴西、委內瑞拉、阿根廷等國紛紛跟進。IMF介入進行債務重組,但未能解決問題,最終只能進行債務減免。
亞洲新興國家
•1997年,亞洲新興市場貨幣因幣值被高估,遭到美國金融巨鱷索羅斯等勢力的投機性攻擊,泰國、韓國、印尼等國貨幣嚴重貶值,以美元計價的債務負擔大增。1998年,俄羅斯被亞洲金融危機波及,加之國際石油需求降低,政府不得不將盧布貶值並違約國內發行的國債。亞洲和俄羅斯的危機又令巴西受到衝擊,巴西政府1999年1月宣布對本國貨幣雷亞爾實行貶值,引發被稱為「桑巴效應」的金融動盪。
冰島
•2007年,從美國發端的次貸危機擴散到全球,引發2008年金融危機。同年,冰島銀行業無序擴張形成的金融泡沫被戳破,三大銀行倒閉,政府背負850億美元的債務,正式宣布國家破產。冰島獲得了IMF的援助貸款,並實施資本管制等措施,2013年經濟已逐漸步入正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