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黑色星期五」的悲與樂

時間:2018-12-04 03:17:20來源:大公報

  中西文化通常都視黑色為不詳。普通話口語的「當黑」是「倒楣」(unlucky)的意思,粵語把運氣不好的人叫做「黑仔」。英文成語 a black day(黑暗日)指 a day when something sad, unpleasant or disastrous happens(當天有悲慘、不愉快事情或災難發生的日子);若某月的13號正逢星期五,即是Friday the 13th(13號星期五),被視為不幸、不吉利的日子,也時常被叫做「黑色星期五」(Black Friday)。

  金融市場常用「黑暗日」來形容大跌市。說來也怪,歷史上的市場崩潰不少發生在星期五,是為「黑色星期五」。1866年5月11日,包攬英國半數以上票據買賣的貼現行奧弗倫─格尼公司(Overend, Gurney & Company)因嚴重虧蝕宣告停業,英國金融市場一片恐慌,引起銀行擠提(bank runs),股市下跌;《泰晤士報》稱這一天為Black Friday。《牛津英文詞典》認為這是首次將「黑色星期五」用於金融市場。三年後的9月24日星期五,美國政府拋售黃金,金價大跌,華爾街哀鴻遍野,是另一個「黑色星期五」。

  1929年10月24日星期四,華爾街在開始發生股災,延至10月28日星期一及10月29日星期二出現大暴跌,後來多以「黑色星期四」、「黑色星期五」、「黑色星期一」及「黑色星期二」來形容此次股災,而最常用的是「黑色星期五」。這次股災標誌着美國、而後其他西方國家步入持久的「大蕭條」(the Great Depression),最終引發第二次世界大戰。

  不過凡事無絕對,「黑色星期五」也可以是欣喜的日子。在美國,每年11月的第四個星期四是「感恩節」(Thanksgiving)假日,次日星期五是開業、也是聖誕大採購(Christmas shopping season)開始的日子。商家希望這一天是盈利的日子,因其記帳用紅色表示虧損(in the red)而黑色為盈利(in the black),故樂於把這一天叫做「黑色星期五」, 而商店的員工則用來自嘲,表示這一天會忙得要死。不管怎樣,這個「黑色星期五」是購物狂歡日。

  一些商家如「玩具反斗城」(ToysЯUs)為了避免「黑色」的負面意義而把這一天叫做「綠色星期五」(Green Friday)的說法,綠色這裏指錢,因為美鈔是綠色的(所以美元也叫做greenbacks)。

亦 然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