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據台媒報道:台灣近5年「友邦」數量下滑,國際組織聲援台灣的數目亦未見顯著增長,然而,2026年度台外事部門主管預算案卻錢數大漲,主要項目為國際合作及國際會議交流等業務經費,淨增約97.6億元(新台幣,下同),引發島內輿論質疑。
對此,台外事部門甩鍋中國大陸,宣稱增加預算是因應大陸擴張。然而,台網友紛紛對增預算後的成效表示懷疑,強調「現在是撒了錢還少了『邦交』」,「想要拿錢也要有成績」;台灣有學者指出,外事工作「天高皇帝遠」,若外事部門內控力不夠,或被政黨政治力介入,演變為「外交大撒幣」。
台立法機構預算中心指出,檢視2021年度至2025年7月,除已參加的國際組織外,台灣地區「友邦」從14個減少至12個,且在世界衞生組織、國際民用航空組織等國際組織中,「為台發聲」的國家數亦未見顯著成長,認為這顯示經費資源未能有效轉化為國際承認度與實質支持。
國民黨立法機構黨團首席副書記長林沛祥也指出,除前兩年經費下降外,台外事部門經費逐年增加。且外事部門的媒體宣傳費今年比去年暴增150倍,難免讓人懷疑是否涉及酬傭、設網軍。民眾黨團副總召張啟楷亦認為,這樣編列預算明顯有違常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