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環球時報》8日發表北平鋒文章《賴清德又在上演「選前蜜語選後霜」的騙人把戲》。文章指出:
繼賴清德將「台獨」惡果甩鍋「黑天鵝」之後,9月8日,台灣深綠媒體自由時報又拋出賴清德專訪,從「將近一半人不用繳稅」到「家有一孩就能請外籍幫傭」,從「中小微企業扶持方案」到「新青安貸款鬆綁」,從精心策劃「大罷免」到「大罷免」後應「休養生息」,字裏行間滿是「經濟優先」「民生為本」的施政承諾。這一套套看似貼心的民生政策,像極了他過往每一次政治困局中打出的「糖衣炮彈」──只不過,在民進黨「大罷免」0:32完敗、賴清德民調不滿意度突破六成、4.2萬勞工瀕臨失業的背景幕布下,台灣民眾早已看清這「蜜語」背後的「寒霜」本質。
賴清德在專訪裏大談「去年第四季經濟成長率為4.84%、今年第二季為7.96%」,自詡「總體經濟不錯」,卻對美國加徵20%疊加關稅導致傳統產業受挫的現實諱莫如深;他炫耀「股市創新高」,卻絕口不提台積電被美國「掏空」、產業被逼外遷的危機,更忘了自己曾信誓旦旦將關稅說成「暫時性」,卻被美國貿易代表「稅率近期不會改變」的表態狠狠打臉。這種「撿芝麻丟西瓜」「喪事當喜事辦」的政治表演式敘事,本質上是用個別選擇性數據掩蓋民生瘡疤──當普通家庭要為高漲的生活成本發愁,當中小企業主在關稅衝擊下瀕臨破產,他口中的「經濟成果」,不過是錦繡其外、敗絮其中的假把戲,無益於大多數台灣民眾改善生計。
更諷刺的是,一向政治優先的賴清德突然在專訪中把「民生優先」掛在嘴邊,但回溯其過往行徑,「民生」從來都是他政治操弄的墊腳石。颱風「丹娜絲」肆虐時,災民求助稱屋頂漏水,他冷言「要自己爬」「不能什麼事情都找軍人」,彼時的他滿心都是「大罷免」的政治清算,哪有半點「民生為本」的念頭?如今為了挽回鬆動的綠營鐵票區,突然想起「外籍幫傭鬆綁」「租房補助」,這般「需要時捧在手心,不需要時棄如敝屣」的態度,正是「選前蜜語選後霜」的生動寫照。他所謂的「930億元照顧方案」,更像是一劑應急補丁──早在美國關稅威脅初現時,他若真以民生為重,便該提前布局應對,而非等到企業倒閉、勞工失業,才匆匆拋出補救措施,這哪裏是「扶持」,分明是對自己執政無能的「補鍋」。
深究這輪「蜜語攻勢」的動因,不過是賴清德民調雪崩後的恐慌性自救。親綠民調顯示,他的不滿意度已突破六成,就連雲嘉南、高屏這些民進黨「鐵票倉」,也有超52%受訪者表達不滿;兩次「大罷免」的完敗,更是讓他「清洗在野力量」的野心徹底破產。此時再所謂「休養生息」,拋出民生政策,絕非幡然醒悟,而是他想用「糖衣」裹住「台獨」禍台的毒藥,還在不知收手地強灌給台灣民眾──一邊在專訪中宣稱「跟民主陣營共同嚇阻中國」,一邊把防務預算提升至GDP的3%,將台灣民眾的納稅錢投入至加劇兩岸緊張的軍備建設和貪腐的腰包;一邊說「重視青年」,一邊把台灣推向戰爭邊緣,讓年輕人面臨「要麼失業、要麼赴死」的絕境。英國籍媒體人艾永青質疑他「與罷免團體切割」「支持者研究納粹」,恰恰暴露了他為保住權力而不擇手段的本質:只要能穩住政治基本盤,哪怕撕裂社會、觸碰道德底線也在所不惜,這哪是什麼「民生承諾」,只不過還是他撥響的又一輪「政治算盤」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