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以為民進黨掀起的「大罷免」只是一場為了罷免國民黨「立委」、掌控立法權的政治運動。然而,在民進黨政客的眼中,「大罷免」竟然還是一門「好生意」。
這場鬧劇的始作俑者、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柯建銘最近承認早在6月已經申請將「大罷免大成宮」註冊成商標,涵蓋的商品除了競選常用的帽子、旗幟、海報,還包括紙巾、文具、睫毛刷、香爐、水桶、鞋拔、牙刷等生活用品。由此不難想像,倘若「大罷免大成功」,這些有「大罷免大成宮」商標的商品必然熱賣,屆時民進黨政客不僅收割政治成果,口袋也賺得「盤滿缽滿」。這讓人不得不佩服民進黨政客的「生意頭腦」:從政治運動中窺見「商機」,利用支持者的政治熱情進行「品牌操作」。有台媒一針見血地指出,在民進黨政治動員背後,反映的是民主價值竟能被如此「變現」,而且不論結果如何,總有人能在民主熱潮裏「發財」。當你天真地以為是「民間力量」的展現,有些人看到的卻是一門好生意。所謂台灣民主如今變成特定政治人物與小圈子收割紅利的工具。
其實,柯建銘企圖利用「大罷免」賺錢,並不令人意外。這是民進黨政客的慣向操作。當「台獨」也能成為一門生意時,把「大罷免」商品化不過是「小巫見大巫」。這其中的「佼佼者」當屬民進黨「立委」、「台獨」頑固分子沈伯洋。
經調查,沈伯洋的父親沈土城在台灣企業兆億有限公司擔任負責人,2008年以來,該公司與大陸某些企業存在貿易往來與業務合作,從中謀取經濟利益。沈伯洋一邊宣揚「反中」,給在大陸做生意的台商扣「紅帽子」,一邊卻與大陸廠商做生意,大賺人民幣。此外,民進黨當局不斷渲染「大陸威脅論」,營造「備戰」氛圍,而沈伯洋創辦的「黑熊學院」則趁機推出「急救包」、「野外生存裝備」、「防災包」等商品高價炒賣,事後被揭發這些商品其實是從大陸淘寶平台採購,價格便宜,經沈伯洋「包裝」後「身價大增」。由此可見,民進黨政客「嘴上都是主義,心裏全是生意」。尤為諷刺的是,這幾個月民進黨陣營以國民黨「立委」「親中賣台」為由發起「大罷免」,但有綠營罷免團體的頭目卻被揭發長年在大陸經商,業務頗多。
民進黨政客多年來叫囂「反中」、「台獨」,實際上卻大賺人民幣,但台灣業界則因為民進黨當局破壞兩岸關係、阻撓兩岸交流而生計受損,島內旅遊業界首當其衝。民進黨當局迄今不願意恢復兩岸旅遊交流正常化,導致台灣旅遊業失去陸客這個最大的客源。台灣漁農界近年銷往大陸的農產品出現質量問題,因民進黨當局單方面關閉了兩岸溝通渠道,導致台灣魚農界無法及時與大陸方面溝通,一度被大陸方面暫停進口相關農產品,生意受到影響。
從沈伯洋家族大賺人民幣到柯建銘炮製「大罷免大成宮」,民進黨政客虛偽、貪婪、投機的「雙面人」本性一覽無遺。他們只顧以權謀私,完全漠視台灣業界和民眾的福祉。首輪「大罷免」投票,台灣選民用手中的選票狠狠地教訓了民進黨。這只是開始,倘若民進黨當局仍不悔改,更大的挫敗還在後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