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普通讀者/想像可以去一趟北非(下)\米 哈

時間:2025-08-04 05:02:23來源:大公报

  有時候我會想,如果那趟突尼斯之旅,克利不是與馬克、莫伊耶同行,會不會一切都不一樣?或許,旅途的美好不只因為目的地,更來自於誰和你一同啟程。

  當時,他們三人像小孩去秋季旅行一般的興奮。他們在馬賽港口看着許許多多的渡船往返;在船艙裏交換暈船藥與水果;到了突尼斯,他們日日夜夜浸淫在藝術的創作與討論;在沙灘上聽夜晚的風,在白天的市集共享陽光與色彩……

  那是一種他們久違的自在感,一種無需定義的友誼。這份快樂,在《哈馬馬特的清真寺》一畫裏,不是畫中物,卻是藏在畫外的意境。

  哈馬馬特(Hammamet)這地名,說出來有種節奏感,像是柔軟語音裏的一段起伏,讓人聯想到海風與果實。在克利筆下,哈馬馬特清真寺的形象是堅定的、寧靜的。它在畫面上安穩地立着,像告訴觀者:無論你身在何處,只要有光,有節奏,有陪伴,哪裏都是心安之處。

  《哈馬馬特的清真寺》的色塊,像是打亂又重新組合的記憶,它們不是照片可以拍下的寫實,卻是克利心境的拼貼。畫下這些色彩的克利,不再只是分析與觀察,而是參與與沉浸。他從馬蒂斯那裏學會用色,從德羅內那裏學會節奏,但是在北非,他學會了如何畫出自己的藝術。

  克利回到歐洲以後,把畫冊翻出來,一幅幅重畫,那些在陽光下短暫勾勒的輪廓,變成了接下來數年的靈感源頭。即使到了一九三○年代,他仍繼續回望這段旅程,把它當作藝術的依歸。他寫道:「這次旅行是我的高峰,我的轉捩點。」

  的確,我們都在某個人生時間點需要一趟旅程。有時候是風景讓我們感動,有時候卻是同行的笑聲。克利的北非,不只是哈馬馬特的街角或開魯安(Kairouan)的圍牆,更是與同行好友在日記裏寫下的片語、畫紙邊角記下的句子,是一同走過市場時抬頭望見的天空,以及自己內心突然泛起的驚喜。

  或者去不去北非也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有沒有朋友陪我們一起走,走一段美好的風光。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