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攝完節目,趁颱風未到,到觀塘工廠區覓食,走入熟悉店舖,茶餐廳原來變成車仔麵店。油麵配滷水豬腸、瑞士雞翼,味道到位。另有咖喱魷魚,醬汁濃郁,吃出兒時屋邨的味道。旁邊再配墨魚丸,彈牙爽口,如炭烤串燒,外焦內軟,別有一番風味。
墨魚又名「烏賊」,古時做法多樣。明代《夷門廣牘》提到「煎烏賊」,做法是:「研入醬同煎,不出水且味佳,或入蜜最妙。」現代也有墨魚添加豉油、燒汁同煎的做法,汁液混和墨魚同煮,加蜜糖也是常見做法,可平衡醬汁的鹹度,或令外表更為焦香。
宋代《物類相感志》另有談到煮墨魚的方法,詳說如下:「煮烏賊魚,每十箇洗淨,入水一二盞煮熟,令有汁半盞止。取起,入蛤蜊醬滷一茶甌許拌勻,少時喫妙。」「箇」是「個」異體字。墨魚洗淨,入水少許同煮,熟後取出,混和蛤蜊醬,即時食用。現代要重做不難,可改用蜆蚧醬,或蜆肉XO醬,效果、味道一樣好。清代《調鼎集》談食材有「烏賊魚」一名,標明可以「蒜絲冬筍燒」,相同食材,現代冬筍、墨魚有作小炒,也有滾湯的做法。
墨魚以外,「墨魚卵」即「墨魚春」,現多製成魚糕,又名「墨斗卵粿」,常見於潮汕地區。「墨魚卵」古時同有記載,清代《本草綱目拾遺》提到:「烏魚蛋,產登萊,乃烏賊腹中卵也。《藥性考》以為即雄魚白,味鹹,開胃利水。」「登萊」對應古時登州府和萊州府,現在是煙台市、威海市一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