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知見錄/槐花裏的北京\胡一峰

時間:2025-07-23 05:02:11來源:大公报

  每逢下雪,朋友圈裏總有人晒圖並附感慨。北京的雪景是極好看的,雪花紛飛時的街景,雪霽的故宮大殿、角樓,神武門外的景山,藍天映襯,線條清晰,顏色明麗,令人神往。而積我客京二十年之觀感,槐花裏的北京絲毫不輸於雪後。

  上周末去北京人藝看戲,穿行在東廠胡同,再一次驗證了我的感受。當時恰逢大雨初歇,無數槐花打落在地,有些被腳步碾碎,黏在路面上,星星點點鋪成一片,行走其上,如踏薄毯。而剩雨和着殘花不住墜落,打在頭上,飄過眼前,此時的北京,平和家常,舊時貴氣的皇家風範,今日內卷的都市焦慮,暫時都消失了。

  槐樹在我國有悠久的種植傳統。從元代起,北京就將槐樹作為行道樹,幾百年的槐樹在這裏並不罕見。北京以胡同著名,而有人說,北京胡同的靈魂是槐樹。袁枚有一首詩「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前幾年火遍全網。槐花比苔花大得有限,黃白相間,香味清淡,似有若無,不僅與苔花一樣不惹人眼,且沒有「學牡丹」的勵志豪情,只是在該開放的季節默默開放,在該飄落的時候悄然飄落。

  這些槐花,遇上老饕食貨,便被摘了去炒了雞蛋或做了餅餡,妝點了一家人的餐桌;若遇到的是細心愛美的小姑娘,卻被掃攏篩淨,細絲串聯,戴在腕子上,增添了幾日夜的歡心;碰上風來雨來,也便敗了,提前收工,回花神處交旨覆命。

  共一時而不同命,花如此,人如是。花的故事,人的故事,就這樣在生活的角角落落年復一年的演繹,在其中浸潤久了,覺得花就該如此開,日子就該如此過,人就該這麼活,便積成了習俗、文化或氣質。在北京這座歷經風雲的古都,每次感受到槐花裏的這份日常與平常,總覺意味尤其深長。職是之故,賞槐花可知北京。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