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在上周的印巴空戰,巴軍的中國大陸製造的「殲-10C」戰機擊落5架印度戰機。\資料圖片
近日,印巴空戰引發各界關注。巴基斯坦空軍憑藉從中國大陸進口的「殲-10C」戰機、「紅旗-9」防空導彈、「ZDK-03」預警機等裝備,擊落印度的法製「陣風」戰機,徹底顛覆了傳統空戰規則。
這一戰果也讓台灣社會重新審視大陸的軍事實力,熱議兩岸軍事實力對比。島內各界人士受訪時表示,這場較量不僅展現了大陸軍工技術的硬實力,更暴露出台軍裝備體系的戰機代差、體系對抗完敗、美援難解困局等三大致命缺陷,為「台獨」勢力敲響了警鐘。\大公報記者 蘇榕蓉報道
對於此次印巴空戰,國民黨前民意代表蔡正元在一個節目上表示,巴基斯坦能夠在空戰中贏過軍事實力遠大於自己的印度,運用的就是「中國戰術」,將原本只存在教科書上的「共享數據鏈」實際執行到戰場上,連巴基斯坦都已經能做到,這也是大陸戰機首次在市場上獲得認證。
蔡正元分析,台軍的困境在於美製「F-16V」與「IDF」(「經國號」)等主力戰機沒辦法共享數據庫,法製「幻影-2000」與「IDF」也無法和美製「愛國者」導彈共享數據,即便台灣向美國購買取得Link-22數據鏈系統技術,同樣也無法與歐洲武器、自己連在一起,而大陸武器已經透過「共享數據鏈」將軍力升了好幾個檔次。
民進黨民意代表陳冠廷也表示,大陸在電子作戰能力上的突破,可能意味着台灣的空防形勢更加嚴峻。民進黨大老洪奇昌也發文警告賴清德應避免在台海出現擦槍走火的事件。有島內軍事專家坦言:「大陸的電子戰能力已遠超台軍,若衝突爆發,台灣的防空網可能瞬間崩潰。」
台民眾籲賴當局棄「獨」回歸和平
台灣軍事論壇亦在熱議印巴空戰。有台灣資深軍迷徐晉向大公報表示,台軍目前有三大主力戰機,「幻影-2000」是上世紀90年代買的法國貨,「F-16V」是美國升級的「青春版」,台產「IDF」更是個拼裝貨。其中,台軍現役53架「幻影-2000」戰機,與此次被擊落的印度「陣風」同為法國達梭公司的產品,如今台軍「幻影-2000」妥善率不足60%,機體壽命接近極限,部分甚至因零件斷供被封存。當印度斥資88億美元引進的「陣風」在「殲-10C」面前折戟,台灣政客鼓吹的「幻影+F-16可阻大陸軍機」的謊言,瞬間淪為國際笑柄。
台灣軍事學者畢先生表示,此次印巴衝突驗證了大陸裝備的實戰效能,也令台軍戰機代差、體系化作戰能力差的缺陷暴露無遺,讓台軍「以武拒統」的軍事基礎崩塌。台軍靠「幻影-2000」、「F-16V」、「IDF」組成的「紙飛機中隊」,在「殲-10C」面前根本無法開局。解放軍已實現「偵─控─打─評」閉環,而台軍各部隊仍在各自為戰,指揮體系僵化,體系化作戰能力差。
畢先生指出,現代戰爭拚的不是武器數量,而是體系整合能力。台軍長期被詬病為「草莓兵」,訓練不足且服役周期短。反觀解放軍,近年通過常態化繞台巡航、聯合軍演及跨海登陸演練,已具備「首波癱瘓台軍指揮系統、迅速奪控關鍵節點」的能力。民進黨當局若繼續幻想靠幾件美製武器「以武拒統」,只會是死路一條,應放棄「台獨」,回歸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