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台百歲收藏家情繫家鄉 珍貴抗戰郵票擬捐江蘇

時間:2025-03-19 05:02:02來源:大公报

  圖:(左起)台灣收藏家王懷璞希望把自己的郵票藏品捐贈給家鄉江蘇。王懷璞收藏的清代郵票。王懷璞收藏的「先烈像北平版郵票」。王懷璞收藏的孫中山像郵票。

  蘇州彩香一村一套民宅內,4個房間滿滿當當存放着逾千冊近代百年間出版的各式集郵書刊。「這些郵刊最早起自1915年,父親現已102歲高齡,他最大的心願是將自己花費40年心血,鍥而不捨收集來的因戰亂失散的海峽兩岸早期集郵文獻,全部捐贈給家鄉江蘇。」3月16日,台灣收藏家王懷璞的長子王岳忠與兒媳凌子婷受王懷璞囑託,專程從台北赴蘇州,與大公報記者會面,期望大公報助力父親圓夢。

  王懷璞幾乎收集了抗戰時期的全部郵票與郵刊,從獨特的視角展現近代中國的歷史風雲與政治變遷。\大公報記者 陳旻(文、圖)

  盼大公報協助圓夢

  「1937年11月,上海淪陷後,我公公(丈夫的父親)當時19歲,隨學校前往重慶避難,1948年隻身赴台,從事印報機研製工作。他憑藉工程師的嚴謹與專注,完成台灣《聯合報》第一架印報機的設計與組裝。」島內中國文化大學碩士凌子婷自豪地說,「這台印報機目前仍陳列在《聯合報》報館前。也因為此,公公致力於郵票印製方面的集郵文獻收藏與研究。」王懷璞家屬期望大公報助力完成老人家的心願。

  20年寄往蘇州郵包逾千個

  王懷璞1923年8月出生於蘇州,其父王同愈為晚清民國年間著名學者、藏書家、書畫家、文博鑒賞家。1906年,王同愈在蘇州創辦了長元吳公立高等小學堂,即現蘇州草橋實驗小學。王同愈在67歲得子王懷璞。「戰亂中離鄉是生命中一場巨大的震撼,公公將蝕骨的思鄉之情封藏於生活的磨難中。」凌子婷感嘆道,「思鄉的靈魂無處安置,公公認為唯有故鄉故土才是這些承載着自己逾半個世紀思鄉情全部藏品的唯一歸宿。」

  王懷璞購買集郵書刊始於1975年。為避免破損、失散,每集滿1年份,他就送裝訂工廠,裝訂成硬面燙金合訂本。

  自1995年起,王懷璞決定把收藏的集郵書刊,全部轉移到蘇州存放,分別用2公斤、3公斤、5公斤的郵包寄出,20多年中絡繹不絕,寄出的郵包超過千個。「每次都是我騎自行車去郵局取包裹。」今年81歲的張成堯是王懷璞的侄女婿,20餘年來,他與妻子王嘉妍一道,一趟又一趟,將叔叔寄自台灣的包裹取回後,悉心保管。「叔叔的郵刊等藏品,自1915年到2017年,精裝本超過千冊,全部存放在蘇州,佔地60平方公尺。」王嘉妍說。

  自學插圖編輯整理藏品

  1987年,兩岸開啟交流交往,王懷璞結識了眾多大陸郵友。在郵友們的幫助下,他購得大批大陸早期散刊,整理配成全套。

  自1994年起,王懷璞自學打字、插圖、校對、編輯、排版等電腦技能,花費了12年時間將自己的收藏整理成書出版,全書2700頁、文字261萬,大16開,精裝成上、中、下三冊和第四冊增訂本,重達8公斤。這部集郵文獻獲得台灣「全台郵展會」大鍍金獎。當時有分析指出,「王懷璞的貢獻不僅是串連起因戰亂失散的海峽兩岸早期集郵文獻,並發宏願將其藏品彙集成冊,與集郵同好分享,更是為歷史留下紀錄,照見對日抗戰艱苦的史詩以及國家發展的見證。」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