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圖:台灣賴女士父親找到的祖籍地舊址「福建省漳州府平和縣深田爐溪社」。右圖:在大陸網友和宗親的幫助下,台灣賴女士終於找到了在福建的祖籍地。圖為「賴氏家廟」。\受訪者供圖
「我找到祖先去台灣前的家鄉啦。」最近在北京工作的台灣雲林縣賴女士通過父親給的一個清朝康熙年間的地址,在網友和宗親的熱心幫忙下,終於在福建省漳州市平和縣心田村找到了祖籍地。這個感人的故事受到兩岸同胞關注,在網上獲得500萬個點讚。「我們家赴台祖先的名字,記錄在心田村外遷先輩的第99位。對上名字的那一刻,真的很激動。」賴女士向大公報表示,「和祖籍地斷了300年的根脈,又重新接了起來。」\大公報記者 蔣煌基報道
賴女士於2019年開始在北京從事癌症藥物研發。「我經常到處旅遊,這次計劃到福建。出發前一周,爸爸給了我一個『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他發給我一個族譜上的地址,是清朝康熙年間我們家赴台祖先去台灣前的漳州地址,希望我有機會去祖先待過的地方看看。我那時只有一周的假期,怎麼可能找到300年前的地址?」賴女士當時對於能否找到祖籍地根本不抱任何信心。
福建鄉親主動帶路
賴女士父親發來的「清朝康熙年間地址」是「福建省漳州府平和縣深田爐溪社」。清朝康熙年間約1662年至1722年,距今300多年。賴女士按照族譜地址在現在的地圖上查詢,一無所獲。於是她在社交平台上發布了父親給的地址,說「假期要去漳州玩,老爸給了我一個清朝時期的地址,叫我去看看祖先的家,可惜這地址我在百度地圖已經找不到了。」
此網文一發,隨即引來眾多網友圍觀和跟帖。有網友說:「這一個陌生的地址滿載祖輩對落葉歸根的殷切期盼。」經過熱心網友的分析和幫忙,事情漸漸有了眉目。據說,其中一名網友提供了非常有用的見解。他說自己就是平和人,據平和縣志清康熙版知道清代部分時期實行「鄉社制」,縣下設鄉,鄉下有社,以社領村。又因「深田」為「心田」的閩南語發音,故「深田」應為清代平和縣心田鄉(或指深田堡),心田鄉大致在今阪仔鎮域內,猜測爐溪社為當時的村社,因年代久遠現已無從考據。又據賴氏大族譜記載赴台賴氏大多為平和縣心田賴氏,故建議可前往心田賴氏在阪仔鎮建造的心田宮問詢、訪祖。
賴女士說,「網友很熱心,幫我問了很多人,也給了我心田村領導的微信,村委會也聯繫了我。」據當地村民反饋,心田村村民大部分姓賴,且發源於心田村的心田賴氏在平和縣約有5萬人。
「心田村可能性比較大。」家住平和縣小溪鎮緞洲社一名賴姓熱心網友主動聯繫了賴女士,專門到廈門迎接並帶路。線索和腳步一點點地往心田村靠近。「雖然我從來沒有到過這個地方,但卻有莫名的回家感覺。」賴女士說,「這裏的建築、街道,說閩南話的口音,跟自己雲林家鄉完全一模一樣。」
隔着海峽彼此惦記
福建心田村的賴氏宗親熱情接待了賴賴。福建省賴氏宗親會秘書長、心田宮文史顧問賴瀚鍾告訴大公報記者,現在的心田村就是當年的深田村,當地閩南話「深田」和「心田」是同音。因平和縣心田賴氏祖籍地在漳州市詔安縣霞葛鎮的田心村,遷入心田村後為了紀念祖籍地便把「深田」改為「心田」。
賴瀚鐘說:「按照輩分,賴女士的赴台祖先是心田賴氏的第十四世,賴女士應該是第二十三世。」
在心田村當天,賴賴參觀了賴氏家廟,看到了在以前台灣宗親回平和謁祖的老照片,聽賴瀚鍾講兩岸宗親往來故事,賴女士難掩內心激動:「兩地宗親,雖隔着台灣海峽,但一直彼此惦記,互相幫助,根脈相連,太可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