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蔡志忠表示,未來會扎根杭州,繼續深挖中華傳統文化作為創作內容。\受訪者供圖
曾以趣談漫繪的形式呈現中華傳統文化,創作了《莊子說》、《老子說》、《禪說》等漫畫作品的台灣漫畫家蔡志忠在杭州接受大公報專訪時表示:「我自從2009年入駐杭州以來,每天的工作、生活都在這裏。我早就說過,我生於台灣,老死杭州,葬於少林。」他說,未來會扎根杭州,繼續深挖中華傳統文化作為創作內容,計劃要畫超過150本的禪宗故事,希望成為兩岸文化交流的一種方式。
見到蔡志忠時,他依舊一身標誌性穿着:灰色禮帽、白襯衫、卡其褲子和一頭披肩長髮。在談到中華傳統文化時,也依舊像個老頑童一般,喜歡用一個個小故事和聖賢語錄來表達自己的觀點。「拿破侖曾經說過,東方有一頭雄獅,希望它永遠不要甦醒。但是現在獅子已經醒過來了。文化一定是越古老,人口越多,才越有力量,東方文化如今對世界的影響顯而易見。」
關閉公司鑽研古籍
蔡志忠曾表示,「我始終認為我們生為流着中華血液的中國人,若不關心孔子、孟子,會愧對祖先。」也許正是這種深入骨髓的想法,讓15歲就成為職業漫畫家的他在36歲事業如日中天時,做出了一個讓所有人都驚訝的決定:關閉公司,潛心研讀中華文化古籍,並開始從事中華經典古籍漫畫創作。龐大豐富的中華傳統文化思想體系,在他的筆下變成生動的漫畫、簡約的人像和淺顯易懂的文字。如今,蔡志忠創作的《莊子說》、《老子說》、《列子說》等100多部漫畫作品,在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以26語種版本出版,銷量超過5000萬冊。在人民教育出版社推出的首套「漫畫版」中小學傳統文化課程教材中,更是選擇了蔡志忠漫畫中的260個故事編入教材。
能留世的只有文化
「不管你做什麼都一定要知道歷史和地理。我從小就喜歡把歷史跟地理放在一起看,因為歷史不能脫離地理,有了地理才會發生歷史。」蔡志忠說,「文化強國一定是看歷史的。看中國的歷史文化就很清楚,文明程度低的文化一定會被文明程度比較高的文化所融合,無論是古代胡人、鮮卑還是五胡十六國,最後都融入了中華文化。」
在蔡志忠看來,無論是一個時代結束,還是一個人死了之後,能留世的一定只有文化。「就像夏商周留下了詩經,戰國留下了楚辭,再到後來流傳下來的漢賦、唐詩、宋詞等等,唯一留下的就是文化,有文化留下,我們到今天還會背誦『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這樣的詩句。」
對於目前兩岸漫畫產業發展現狀,蔡志忠指出:「其實我一直有在強調,內容、內容、內容。但是大部分人都只是在畫故事、畫漫畫,而我只是通過漫畫的手段來表達自己的內容。」他告訴大公報記者,未來他會一直畫禪宗故事,「我的計劃是要畫超過150本的禪宗故事。」
為大公報專訪創作漫畫
早前蔡志忠也曾公開表達過當下兩岸漫畫產業對於中華傳統文化挖掘程度不夠的問題。他說:「中華傳統文化有着不計其數的人物形象和成千上萬個動人故事,有畫不完的題材,它們都可以通過創意轉化成為成功的IP並形成產業,但這一切都要建立在我們對中華傳統文化進行全方位、深層次、多領域開發的前提之上。」當談到兩岸文化市場,蔡志忠說:「台灣市場很小,在大陸我的圖書發行量要多出幾十倍。」更讓他感到自豪的是,在大陸他擁有許多年輕讀者。
對於為何對杭州情有獨鍾,他的回答就如同他的漫畫線條一樣簡單明瞭:「我會老死在杭州。」2009年蔡志忠第一次來到杭州。他說,從飛機上看下來,杭州到處都是綠色的樹,從此再也不捨得離開杭州,同年他的工作室正式落戶杭州。
值得一提的是,蔡志忠專門為大公報此次專訪創作了新漫畫《畫佛》,以示對佛學的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