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台灣妹子陳燕亭(右)和張雅雯在福州創業,開設跆拳道館。\大公報記者蘇榕蓉攝
每逢周末,位於福州職工三創中心內的「自強」跆拳道館裏,都會出現兩個英姿颯爽的身影。她們就是來自台灣的女教練陳燕亭和張雅雯。近年,兩人在福州創立「自強」跆拳道館,目前有逾80名學生。創業初期,競爭激烈,但陳燕亭和張雅雯憑着專業和嚴謹的教學,並設立「小班制」,終於在當地「打」響名堂。陳燕亭和張雅雯說,「在大陸發展有獲得感、生活有幸福感,這裏已經成為我們的第二故鄉。」\大公報記者 蘇榕蓉福州報道
曾連續四屆斬獲台灣地區跆拳道比賽冠軍的陳燕亭,畢業於島內中國文化大學運動教練研究所,是世界跆拳道聯盟國際黑帶五段。2017年受福建省文化廳之邀,陳燕亭赴福州表演跆拳道。
陳燕亭回憶,當時走在福州的街頭,看到跆拳道館的招牌比比皆是,不時遇見身着道服、佩黃白帶的孩子,感受到福州習武之風濃郁。而受少子化影響,台灣的中小學招生人數日減,敏銳的她從中嗅到商機:「不如去福州試試開跆拳道館招生。」而畢業於台灣政治大學會計學專業的張雅雯,大學畢業後就跟着陳燕亭學習跆拳道。張雅雯的父親曾作為台灣幹部在大陸工作了二十多年,張雅雯從小聽着父親講述大陸發展變遷,也想去大陸「闖一闖」。於是,志同道合的陳燕亭和張雅雯一拍即合,結伴跨海赴福州創業。
「大陸重視素質教育,學校和家長對體育教育熱情度很高,跆拳道培訓的氛圍很好,但競爭也很激烈,僅在福州鼓樓區就有近30家跆拳道館。」陳燕亭坦言,「剛開始創業時壓力很大,如何在眾多的道館中脫穎而出,挑戰性很高,我們也一直在摸索和調整。」
品德教育融入武學
記者採訪當日正逢陳燕亭和張雅雯給學生們授課。記者觀察到,除了競技、套路、擊破等跆拳道動作外,連坐站姿、敬禮、遞東西動作、口頭用語……這些傳統禮儀在道館裏都有練習。陳燕亭說,以前教練所傳授她的不只是跆拳道的技巧,還有「仁義禮智信」。在她們看來,教練言行皆教育,跆拳道其中蘊含的道義大多與中國傳統文化相通,把品德教育融入教學,成為她們道館開業至今的一大招牌。
張雅雯表示,在大陸這些年,她們會特別關注《典籍裏的中國》、《中國詩詞大會》等一些文化類的綜藝節目,也會去福州文廟等場所參觀,提高文化修為。「文明精神、強健體魄。希望通過自身的努力,在言傳身教中把禮儀、廉恥、忍耐、克己的跆拳道精神進一步融入孩子的性格中。」
聘教練擴充業務
專業化是陳燕亭和張雅雯在大陸立足發展的另一「金字招牌」。「我們採取小班教學制,都是親自教學示範。」由於有專業跆拳道學習和長期教學的經驗,陳燕亭深知循序漸進、科學訓練的重要性。她們根據每個孩子不同的身體狀況設置訓練目標,避免對他們正在發育的骨骼和肌肉造成損傷。
去年大陸教育「雙減」政策發布後,作為素質教育領域領頭羊的體育培訓,更受到各方關注。這對於陳燕亭和張雅雯的跆拳道教學事業來說是個大利好。陳燕亭說,「對未來在大陸的發展我們是信心滿滿。去年我們跆拳道館入駐了福州職工三創中心,面積比原來擴大了近一倍,福州的家長很熱情,給我們介紹了不少新的生源。今年我們打算從台灣再招一名有意向赴大陸發展的年輕教練,作為我們的儲備教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