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內地專家認為,香港要向高端專業服務升級,特別是國際法律及爭議解決、數字金融等領域構建體系化能力。圖為上月開業的國際調解院。
【大公報訊】記者李暢北京報道: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建議》),提出了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及重點任務,也為支持香港發展作出重要部署。第十一、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參政議政人才庫特聘專家、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創始院長賈康在接受《大公報》專訪時表示,《建議》明確提出「支持港澳更好融入和服務國家發展大局」,充分體現了中央最高決策層對香港獨特地位和作用的高度肯定與殷切期待。
對於未來五年發展,賈康指出,香港要將培育發展人文交流的「軟實力」與經貿、投資合作的「硬支撐」更緊密結合,在服務國家高水平對外開放和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中展現更大作為。同時,他還建議,特區政府要為新興產業發展營造政策友好、鼓勵探索的社會氛圍和包容、寬鬆的創業與營商環境,鼓勵轄區內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研發團隊通力合作,讓市場在競爭中孕育出可引領升級發展的頭部領軍企業,並使前沿技術成果脫穎而出,實現「超級聯繫人」向「超級增值人」躍升。
向高端專業服務升級
賈康表示,「十四五」時期,「一國兩制」下的香港,積極發揮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地位及普通法優勢,在助力國家高水平對外開放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他援引數據指,2024年,香港與「一帶一路」國家的商品貿易額達2761億美元,較10年前增長近八成,為同期香港對外貿易增幅的3.2倍,充分彰顯了香港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強大動能和可觀潛力。
賈康認為,「十五五」期間,香港不僅要鞏固傳統通道功能,更要向高端專業服務升級,特別是在數字金融、綠色金融、跨境資產管理、國際法律及爭議解決等領域構建體系化能力。他特別提到,國際調解院落戶香港,凸顯了香港在國際法律服務方面的綜合作用,也體現國家支持香港在「一帶一路」爭端解決機制建設中發揮關鍵作用。此外,亞投行宣布計劃在香港設立辦事處,也進一步凸顯了香港在全球可持續投融資網絡中的戰略地位。
籲加強產權保護等制度建設
《建議》指出,要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賈康強調,全球可觀察的統計現象表明,信息革命時代最頂尖的頭部企業通常不是由政府「設計」出來的,而是在包容性創新環境中「突破式自然生長」出來的。他看重以風險投資、天使投資為代表的直接融資機制在推動數字化原始創新中的關鍵支持作用,並指出香港在這方面具備較為開明的制度環境。「未來五年,特區政府應當繼續為新興產業發展創設包容性創新環境,營造政策友好、鼓勵探索、寬容失敗的創業生態。」他建議,應進一步加強產權保護、公平競爭、數據流通和監管沙盒等方面的制度建設,推動形成法治化、規範化的創新環境,讓市場在充分競爭中自然孕育領軍企業和顛覆性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