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政府優化醫療費用減免機制,包括明年1月1日起放寬收入及資產限額;醫管局同時推出過渡安排,明年1至2月就診人士,可最早於下月3日起申請減免。
政府明年起實施公營醫療收費改革,包括優化醫療費用減免機制,其中放寬收入及資產限額,過去獲部分減免的人士,將獲全額減免,1人家庭入息限額最高放寬至家庭入息中位數的150%,家庭資產限額更由現時的約4萬元放寬至約29萬元。醫院管理局將同時推出過渡安排,明年1至2月的就診人士,可最早於下月3日起申請減免。
醫管局表示由明年起,若申請文件齊全,申請人最快可於當日獲批減免,同時亦通過簡化申請流程、設立專隊等舉措,希望全方位加強對「貧、急、重、危」病人的醫療保障。\大公報記者 王亞毛
政府早前公布,公營醫療收費將於2026年1月1日起改革,醫療費用減免機制亦將同時優化,包括將大幅放寬收入及資產限額,收入限額會由現時家庭住戶每月入息中位數的75%,放寬至家庭住戶每月入息中位數的100%,最高可放寬至1人家庭的家庭住戶每月入息中位數的150%;資產限額則放寬至申請公屋資產限額,即1人家庭最高限額達29.1萬元,同時維持家庭成員中每名長者可獲提升16.8萬元資產上限的安排。
推過渡性安排 提供預先審核
醫院管理局總行政經理(專職醫療)潘綺紅舉例稱,若有1人家庭的家庭總收入為1.5萬元,家庭資產共28萬元,目前因超出收入及資產限額而不獲減免,未來則可在資產限額以內,且收入在家庭住戶每月入息中位數的150%以內,可獲部分減免。
在優化措施下,醫管局修訂家庭定義,例如與父母同住但經濟獨立的人士,申請費用減免時可以1人家庭身份申請,毋須提交家庭資料,從而減少申請所需繳交的文件,加快申請程序。
醫管局同時簡化醫療費用減免程序,包括參考市民在社福和其他政府資助計劃下已確認的經濟審查資格,例如65至74歲「長生津」受惠人在申請醫療費用減免時,只需繳交領取「長生津」的證明,例如銀行月結單等,原本需提交的收入和/或資產證明將會被豁免(詳見表)。
為幫助市民適應,醫管局將推出過渡性安排,病人如已預約於明年1月或2月在公立醫院應診,可於就診前兩個月,即今年11月或12月提交所需證明文件,病人申請將獲預先審核,合資格者可於明年1月1日新公營醫療收費實施後,在覆診前獲發醫療費用減免證明書。潘綺紅表示,明年優化措施實行後,若申請者提交的文件齊全,當日即可獲批減免證明書。
醫管局預計,未來合資格獲減免人士的數目將大幅增加,由目前的30萬人,增至逾140萬人,病人可前往各公立醫院和診所的醫務社會服務部、社署綜合家庭服務中心或其他指定服務單位申請減免繳費。潘綺紅表示,為應對申請量增長,醫管局將於下月起,在七個醫院聯網成立專隊分流申請,並持續提供服務。
在人手方面,潘綺紅表示,會根據過往申請狀況,以及5倍的申請量增長作估算,在人手上作出調整和分配,覆蓋全港40多間公立醫院和醫療機構。
病患憂手續繁複 冀指引清晰
此外,醫管局亦正逐步提升電子系統,讓市民能夠利用「HA Go」遞交文件及申請,預計今年12月中旬起,市民可通過「HA Go」上傳文件證明,以作經濟審查,明年第三季將開通線上申請功能。潘綺紅提醒,市民可利用「HA Go」中的醫療費用減免經濟審查計算程式,提前計算自己是否符合資格。
常年在九龍醫院覆診的劉先生向大公報記者表示,此次收入和資產限額放寬力度很大,計算下估計自己也能獲得部分減免,但擔心提交申請的文件手續繁複,希望屆時能夠提供清晰指引,讓長者更方便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