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吳起鎮會師版畫。\新華社
90年前,一支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隊伍,懷着堅定信念,披荊斬棘,歷經無數艱難險阻和戰鬥,由江西于都到陝西吳起鎮,行程二萬五千里,改變了中國的歷史命運,帶領人民建立新中國,從此走向繁榮富強。
長征始發於江西于都。1934年10月中,一支8萬6千人的紅色大軍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為擺脫國民黨軍隊的包圍追擊,實行戰略性轉移,退出中央在江西的根據地,跨過贛南于都河,踏上漫漫長征路。紅軍途經江西、湖南、廣東、廣西、貴州、雲南、四川、甘肅、陝西等多個省區,爬雪山、過草地,食樹皮、挖野菜、煮皮帶果腹。以一往無前、壓倒一切敵人的英雄氣概,同敵人進行了無數次戰鬥:血戰湘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四渡赤水、轉戰烏蒙山、激戰臘子口、取勝直羅鎮,擊潰國民黨軍數百個團,付出巨大犧牲,創造了世界軍事史的奇跡,取得歷史性偉大勝利。
1935年10月19日,中央紅軍(紅一方面軍)到達陝西省吳起鎮,並與陝北根據地的紅軍勝利會師。至此,中央紅軍歷時一年的長征宣告結束,由江西到吳起鎮,經過一年的長征僅有7千多人到達終點。同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吳起鎮召開會議,會議認為紅軍經過長達1年的行軍到達蘇區,開始新的有後方的運動戰,當前任務是保衛與擴大陝北蘇區,以陝北蘇區來領導全國革命,開始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
1936年10月,紅二、四方面軍到達甘肅會寧地區,同紅一方面軍會師。紅軍三大主力會師,標誌着長征勝利結束。\大公報記者 盛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