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重走長征路/74歲鄭鎮炎250天走完6000公里 港人長征路 相會吳起鎮

時間:2025-10-20 05:01:30來源:大公报

  左圖:鄭鎮炎在吳起鎮的長征勝利紀念碑前拍照留念。右圖:鄭鎮炎昨日抵達陝西吳起,這正是90年前紅軍勝利到達吳起鎮的日子,別具意義。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昨日是中央紅軍(紅一方面軍)與陝北紅軍勝利會師的90周年紀念日,陝西吳起鎮一片歡騰,到處是紀念勝利會師的旗海和橫額。74歲的香港資深傳媒人鄭鎮炎,邁着堅毅的步伐,迎着獵獵旌旗,一級一級登上吳起「中央紅軍長征勝利紀念碑」前的山頂廣場。

  徒步6千多公里、重走長征路的鄭鎮炎激動地對大公報記者表示,250多天沿途的所見所聞,深刻地感受到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他勉勵港人珍惜大好局面,發揚逆境求存、不畏艱難、不怕犧牲的長征精神,努力不停步,香港未來一定會有更好的發展。\大公報記者 盛德文

  昨日的吳起長征勝利紀念碑廣場,到處是紅色的海洋,鄭鎮炎重走長征路的事跡在《大公報》及眾多媒體刊出後,他成了內地粉絲打卡的對象,來自全國各地參加紀念活動的民眾紛紛與他合照留念,大家吟誦着「紅軍不怕遠征難」的豪邁詩句,交流心得和體會。

  長征是逆境求變精神 值得學習

  參加完紀念儀式後,鄭鎮炎無比激動地對大公報記者表示,來到終點吳起非常振奮,難以言表。他說,長征早已超越了地理意義上的抵達,是面對困境的力量源泉,是一種逆境求存、求變,永不過時的精神,非常值得港人學習。

  只要心中有信念,腳下就有力量。回顧走過的長征路,鄭鎮炎表示,由江西于都一路走來,從不感到孤單,一路都有溫暖相伴,沒遇到一個冷漠的人,不時有駕車經過的市民停車向他致敬,或陪他結伴同行數日,分享食物,為他打氣。在山區有交警為他熱情指路,加油鼓勁,他感慨:完成長征路,此生已無憾。

  沿途所見所聞,人民生活富足,各民族和諧相處,欣欣向榮。當年紅軍走過的山區艱險小路和窮鄉僻壤,如今已是天翻地覆,不少都成了旅遊熱點,人民生活大幅改善,「通過這250多天的行程,所見到處欣欣向榮,加深了對國家的認識」。

  少數民族同胞的淳樸熱情,讓他倍感親切,「從沒有人對我不禮貌、從沒有丟過東西」、「當大家得知我從香港來重走長征路時,都主動與我交流,邀我進屋喝茶,甚至送我水果、乾糧。」

  去年農曆新年,在貴州六盤水有網友更邀請鄭鎮炎到其家中共度佳節:「普通的家庭,簡單的飯菜,卻格外溫暖。讓我感受到內地百姓的善良與溫暖,這份情誼畢生難忘。」

  一次鄭鎮炎在四川若爾蓋縣城吃早餐時,不慎遺下價值不菲的手機,小店老闆發現後,一路奔跑追趕,終將手機歸還。「內地的治安真好,這種親切感和安全感,是國家進步的最好證明,我很喜歡到內地。」

  「港人有機會也走一走長征路」

  一路走來,如同活生生的歷史課,讓鄭鎮炎深刻體會到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今日的繁榮富強。鄭鎮炎希望港人有機會也走一走長征路,哪怕一小段也好,體驗一下紅軍不怕困難的奮鬥精神,「這是我們國家寶貴的紅色基因。」

  鄭鎮炎表示,如今大家都生活富足,身為香港人,更應好好學習紅軍長征的精神。他認為目前的大好局面得來不易,香港更應珍惜,學習紅軍「不怕困難、不怕犧牲、有信仰」的精神,不斷激勵自己,發憤圖強。在國家的支持下,加倍努力,香港未來會有更好的發展。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