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圖:大公報記者在船上發現,原本說好的「任飲任食」變成了「限額」。右圖:不少來港旅客都會選擇乘坐觀光船暢遊維港。\大公報記者李茶攝
維港風光一直備受旅客追捧,在國慶黃金周期間,不少旅客在內地社交平台查詢或分享維港遊船攻略,當中一些「避雷貼文」引起不少關注。有讀者向《大公報》投訴,指遊船體驗與宣傳推銷的服務「貨不對辦」。大公報記者現場直擊,發現有維港遊船的推銷員以「船上飲品小食任飲任食」、「船票200元買一送一」、「馬上開船」等作招徠,惟實際是小食飲品「限額」、上船10多分鐘後才啟航。
有乘客表示,起初被推銷員所指的價錢優惠、「任飲任食」等吸引上船,雖然價錢在可接受範圍內,但體驗與心理預期不符,略感失望。有旅遊界代表呼籲商家自律,維護好香港的旅遊聲譽,否則受害的還是業界。\大公報記者 李茵、李茶
昨日是國慶黃金周第二日,尖沙咀一帶人頭湧湧。在尖沙咀公眾碼頭附近,有不少拿着「維港遊」展板的推銷員在拉客,吸引了不少旅客駐足查詢。大公報記者以旅客身份向一名推銷員查詢遊船詳情,只見她手上拿着的牌子顯示「45分鐘維港遊成人票價238港元/人」,當記者問價時,她聲稱可提供優惠價「200元買一送一」,一次過遊遍紅磡碼頭、北角、灣仔、中環等8個景點,並催促指「趕快上,再晚一點就更貴了。」當大公報記者詢問如何支付船票時,她稱若沒有現金,微信支付只能以人民幣和港幣1:1換算。
「一定有位」竟是甲板膠櫈
推銷員招攬時承諾頗多:「船上啤酒、飲料與小吃任吃任飲,上船就開船」、「船最多容60人,一定有位坐」。但登船後卻發現貨不對辦,等待逾10分鐘才啟航;而所謂「一定有位」並非固定艙位,僅在甲板擺放膠櫈供乘客自行取用;「任吃任飲」變「限額」,有乘客試圖拿兩瓶飲料,被工作人員喝止,強調「一人只能拿一瓶」。大公報記者在船內觀察,發現安全性稍欠妥,船艙內只有一層的甲板角落堆放了幾件救生衣,上層的護欄亦比較低矮。
來自深圳的黃先生表示,上船後發現與售票員宣傳的貨不對辦,零食及飲料的品牌都是雜牌貨,與介紹中的內容有較大差異。「船隻特別小,人一多就感覺特別擁擠」。另一旅客梁先生則表示,票價在可接受範圍內,遊船主要是欣賞風景,對服務貨不對辦不太在意,但擔心船隻的安全性,「船隻較為顛簸,坐這種膠櫈很容易移位。」梁先生又表示不清楚有水上的士,希望可以加強宣傳。
旅客:寧選較貴水上的士
大公報記者昨日嘗試乘搭旅發局頁面宣傳的水上的士。船艙可容納逾170人,45分鐘的維港遊票價為120元,由尖東公眾碼頭出發,途經星光大道、西九龍和中環等。相比上述的觀光船,水上的士的船艙比較新淨和寬敞,兩層甲板都有不少固定座位,且座位下都擺放有救生衣,安全性相對較好。水上的士有提供飲料和餐食,不過就需自行付費。旅客張小姐表示,因為有提前做好遊船攻略,了解到水上的士的體驗可能會更佳,就算比其他遊船價格稍貴,都樂意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