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記者郭如佳報道:超強颱風「樺加沙」被譽為2025年「風王」,但香港社會各界應對得宜,樓宇結構穩固,水電供應如常。近日,美國東北大學全球韌性研究所發布報道,題目為「向香港學習,優化熱帶風暴災害風險訊息傳遞」(Looking to Hong Kong for enhanced tropical storm risk communication)。
引「山竹」襲港零死亡例子
報道高度讚揚香港防災制度高效,尤其是香港五級熱帶氣旋警告制度,以及黃、紅、黑三級暴雨警告系統。該報道指出,香港系統不僅同時評估颱風及暴雨帶來的影響,還配合清晰的行動指引,方便市民應對災情。報道亦盛讚香港勞工處在制定工作指引方面的成效,令僱員在災情下能安心疏散或繼續安全返工,不必擔心人身安全。
報道以2018年超強颱風「山竹」為例,指出山竹在菲律賓造成數百人死傷或失蹤,而身處沿海的香港卻能實現零死亡。同期,美國東南部遭遇颶風「佛羅倫斯」及其引發的嚴重洪水,造成超過40人死亡。報道認為,香港作為沿海城市,能有效避免重大傷亡,足以證明防災體系卓越。
該報道指出,香港的颱風分級制度較美國傳統颶風分級系統更為精細,並融入美國制度中未有的多項風險溝通元素。美國以薩菲爾─辛普森級數將颶風分為五類,以風速作為標準,但有評論指出,該系統未涵蓋風暴雨量、風暴潮等因素,可能導致民眾誤判風險。以颶風「佛羅倫斯」為例,部分市民因風暴分級「降低」而未及早疏散,結果遭受損失。
該報道還詳細分析了香港颱風的「一、三、八、九、十號」五級信號制度,以及黃、紅、黑三級暴雨警告。報道讚揚各級別均設有特定符號,包括數字和形狀,方便市民辨識。同時,每種信號均有明確行動指引,例如八號或以上信號代表市民需留在室內,九號或以上代表所有交通工具暫停,使社會各界能及時採取行動。
明確規範風暴上班安排
報道亦盛讚香港勞工處在制定工作指引方面的成效。香港根據風暴信號及警告發布時段,明確規範僱員何時需上班。這種評級制度同時考慮天氣風險及勞工規範,強調僱主需在風暴來臨前清晰說明停工、出勤及薪酬安排,令僱員在災情下可安心疏散或繼續安全上班,不必擔心人身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