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村民羅先生表示,幸好政府上周六幫助有需要的村民安裝防水板,有助抵禦海水湧進入屋。\大公報記者李雅雯攝
風王「樺加沙」逼近本港前,渠務署人員早於周日(21日)在水浸黑點鯉魚門三家村疊置沙包,並在村內沿岸及低窪區擺放多個「智慧現場系統」(smart site safety system)等防禦工程,相關人員收集攝錄機數據監察水位。大公報記者在天文台掛起8號風球前夕入村,通宵直擊10號風球下,鯉魚門的防禦措施發揮效能。
昨日清晨6時正值漲潮,鯉魚門水位持續上漲,「樺加沙」引發頻密狂風大驟雨的惡劣天氣,令水位一度達到海圖基準面以上約3.4米,老鼠、蟑螂突然大量從渠管走出四竄,一隻肥大老鼠在不斷上升的積水拚命游至牆角,再爬上較高處的水管逃命。
「龍吸水」快速排走積水
早上約8時三家村已多處水浸,街道的渠蓋不斷湧上倒灌海水,村民羅先生指着家門前的防水板說,幸好政府上周六幫助有需要的村民安裝,有助抵禦海水湧進入屋,他憶述上次風王「山竹」,海水倒灌迅速入屋,他急忙扶着年邁母親走上一樓避難,非常狼狽。
三家村村口屬於村中低窪地區,早上8時許,已水深及膝,村民林伯表示每次颱風帶來的風暴潮都對三家村造成嚴重水浸。他觀望着渠務署啟動「龍吸水」,紅色管道將積水吸入,再抽送到避風塘排出。林伯憶述兩次風王2018年「山竹」及2017年「天鴿」的風暴潮,全村水浸至腰位。村口雜貨店老闆娘表示,除了海水倒灌,若颱風帶來暴雨連連,鄰近的安里西村的山水流進入村,當兩道水流湧入村,位處低窪的三家村一定水浸嚴重。
不過,「龍吸水」啟動後,原本水位及膝的積水,未幾緩緩下降,林伯稍為放鬆:「真是有改善,本來仲有一個鐘漲潮,相信可以解決水浸問題」。東九龍立法會議員顏汶羽表示昨早渠務署出動兩部「龍吸水」機器人,當天下午水浸積水已完全散去。\大公報記者 李雅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