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侵華鐵證/日軍後代捐軍票訴訟文件 中大數碼化抗戰史料供網上閱覽

時間:2025-08-30 05:01:26來源:大公报

  侵華日軍的後代和仁廉夫為其祖父及日軍罪行深感愧疚,40年來收集大量日本侵華的歷史資料,2019年4月他將香港市民向日本政府興訟追討軍票損失的資料,捐贈予中文大學圖書館。中大圖書館現在計劃將該批資料數碼化,公開讓市民網上閱覽。

  資料包括文件視頻及錄音

  中文大學圖書館特藏主任李敬坤,展示和仁廉夫捐出的香港軍票訴訟案相關資料,包括法律文書、訴訟書、委任狀、判詞及世界各地二戰時軍票索償等共7大箱資料,李敬坤表示當中最「有血有肉」的,是多個被迫換軍票的受害人的錄音及錄影證詞,「令我們切身感受到香港市民在日本侵佔時承受的苦難!」

  本月中和仁廉夫接受《大公報》專訪時指出,1993年至2001年期間他協助軍票案訴訟的原告有17名代表,但他曾接觸的受害者達到20至30人:「我最擔心的是,只有軍票能作為唯一的證據,其他的就只剩下口述歷史(oral history)了。」他形容協助香港戰時受害者及揭露日本侵華真相是他的使命。

  現存中大圖書館的軍票受害者證詞,不少當事人已逝世,留在世上是一批批90年代的VHS錄影視頻及錄音等等。李敬坤表示為了減慢藏品老化及提供保護,封存的膠袋及儲存資料的紙箱有使用無酸性物料。

  中大圖書館助理館長張寶珍表示該批軍票索償文獻紀錄了二戰時香港市民受到的傷害、戰時生活及戰後境況,及其後軍票索償的過程等,屬於很重要的第一手資料。

  李敬坤補充,和仁廉夫將會與中大商議再捐贈其他的二戰史料,中大圖書館亦會因應數量及種類安排活動,包括講座及參觀二戰史蹟。張寶珍表示會根據版權,內容涉及的私隱、經費等排列優次,將該批資料數碼化,讓市民可網上公開閱覽。

  大公報記者 李雅雯、古倬勳(文)  許倬傑、陳玥(視頻)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