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前來觀看巡迴展覽的市民,或是在展出的圖片和物件前相互討論,或是陷入沉思,或是默默駐足。昨日,市民羅女士在展板前連連感嘆:「感觸太深了!」大公報記者上前詢問,她指自己並非戰爭的親歷者,但看見令人悲痛、憤慨的歷史相片,心中會不自覺地湧起一陣酸澀和傷感。「經歷了那些歲月的人,他們過得特別艱苦,特別不容易,即便是這樣還能堅持到戰爭勝利,特別令人欣慰。」說着,眼淚不禁從羅女士眼中流下。
羅女士告訴記者,自己幼時亦親歷過困難的時光,食不果腹、衣不蔽體。「但經歷了抗日戰爭的人過得更苦,所以他們都是民族英雄,特別佩服他們。」事過境遷,現時人們生活在和平年代,國家高速發展,羅女士指,全國人民齊心協力,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偉大的成就,她由衷地感到高興。
此外,羅女士亦與記者分享了外婆曾同她講抗戰故事。「日本人在1930年代過來,村裏的人,尤其是年輕姑娘,會把自己的臉塗得又黃又黑,目的就是為了保護自己,不讓日本人抓到。如果不幸抓到了,會遭到日本人的欺辱,有些甚至會被拖進下水道裏。」羅女士向記者強調,我們作為中國人,必須銘記歷史,珍愛現在的和平。
「必須搶救這段歷史」
離島區東涌中關愛隊隊員香姐,服務社區超30年。離島地區作為香港在抗戰時期抵抗日軍的重要地點,在東江縱隊營救文化界名人和異國盟軍等行動發揮重要作用。香姐表示,早在七十到八十年代,大嶼山地區還有30幾位老戰士在世,但現在他們都已經去世了。「如果我們再不去搶救這段歷史,歷史可能就被淹沒了。」
在展覽上,香姐在介紹港九大隊的展板前駐足良久。她表示:「在離島這片土地上,有無數先烈無懼犧牲,保家衛國的故事,我們不僅需要告慰英靈,更是要讓下一代人接受愛國主義教育,了解和明白他們為國家的付出。」香姐還表示,看完這個大型展覽後,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感到非常欣慰,更是認為應該呼籲更多的年輕人前來觀看。「我們銘記歷史,反對戰爭,不是為了記住仇恨,而是為了永遠保持和平,這一切都需要全國人民的參與。」
大公報記者 陸九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