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龍城故事❷/老闆:工場被收購是完美結局 龍城魚蛋 話別濃情

時間:2025-07-10 05:01:40來源:大公报

  圖:(左至右)掛在工場門楣的時鐘,紅字列出的時鐘製造公司電話號碼只有六個數字,見證時代變遷。陳山林每日天未光便起身打魚蛋。陳山林與哥哥陳金成,在九龍城經營魚蛋工場近半世紀。

  九龍城魚蛋曾經風靡一時,每日天未光便打魚蛋的陳山林與其兄陳金成,在九龍城做魚蛋近半世紀。千呎工場生產粒粒的魚蛋,盛載兩兄弟點點滴滴的回憶。時光流轉,手工製魚蛋如今走向式微,龍城重建,已年過六旬的陳氏兄弟不捨仍選擇光榮結業,但仍樂觀面對:「這是必然,老實說,我都做到怕。」工場結束,是他們另一人生的開始。\大公報記者 李雅雯(文) 許棹傑(圖、視頻)

  清晨5時,重建區內的南角道沉寂冷清,整條街道的一盞燈源自啟華魚蛋工場,工場內魚肉攪拌機滾動的「轟轟」聲,響徹靜寂街頭。陳山林捧起一袋冰鮮魚肉碎倒進攪拌機,再倒進兩大包冰塊降溫,稍加入調味料,雪白的魚肉漿如火山熔岩漿不斷在機器口冒起,陳山林以強勁的臂彎不時伸入魚肉漿攪拌數下,過了二十多分鐘,汗流浹背的他步出工場門外,喝口水唞唞氣。早上六時許,工場內的一名員工開動另一部機唧魚蛋,陳山林不時檢查魚蛋質素,又忙着將攪拌好的魚肉漿分次放入唧魚蛋機。

  天光發白,忙了幾個小時的陳山林步出工場,向大公報記者細說九龍城的魚蛋製造工場歷史。

  「走鬼檔生菜魚肉,都是我們供貨」

  陳山林的父親於50、60年代在觀塘徙置區(俗稱雞寮)做海鮮批發,賣魚給街市及觀塘工廠區的伙食工場,他憶述當年觀塘工廠區九成的伙食工場,都是由他們交魚:「好好生意,我的兄弟家姐全部幫手,再聘請水上人劏魚,每天劏魚高達千噸,由早上7時劏到下午4時。」及後其大哥、二哥在大埔三門仔做海鮮批發,三哥則於長沙灣魚市場做買手,由於鮮魚貨源足,陳家70年代再在九龍城啟德道開設魚蛋製造工場,由四哥陳金成與排行第五的陳山林負責,一個送貨,一個做魚肉魚蛋。

  80年代啟德道發展,工場再遷至現址,千呎工場有三部機做魚肉及魚蛋,陳氏兄弟的九龍城魚蛋生意繼續興旺:「觀塘寶星戲院前一排『走鬼檔』的魚肉、魚蛋都是由我們供應,好大量,每日交貨30至40斤,生菜魚肉的魚肉來自這工場!」五弟陳山林自豪地說。

  憶當年打風 要落閘防顧客搶購

  他憶述每逢打風前夕,魚蛋工場必須落閘以防顧客搶購。因為80、90年代打風,家家戶戶要儲糧,街市檔主、食肆以至街坊都過來「搶」貨:「當年打風人人驚死無得食,多多貨都供不應求,所以工場一定要拉閘,否則顧客會闖入來拖貨走。」

  陳山林在工場的回憶一幕接一幕,他20歲入工場做魚蛋,至今已40年,風雨不改,天未光就要抵達工場聽電話接訂單、打魚肉、唧魚蛋、執貨、送貨,大半生在工場過:「要結業喇,事關細路(子女)不接手,他們要周六、日休息,這行沒有停休,其實子女讀到書,不接手也罷!」

  陳家魚蛋工場,由啟德道搬遷至九龍城南角道,今次再因城市發展,工場不再搬走,是光榮結業:「這是必然,老實說,我都做到怕,冬天打魚蛋,隻手凍到入骨,自己做到驚。」陳山林說因工作勞損導致患有長期腰痛、手痛,他坦言即使子女或子侄一輩肯接手,他都不願第三代「捱」下去:「我們經營半世紀知呢行辛苦,他們讀到書,做斯文行業好過,不要體力勞動,加上魚肉來貨貴,毛利一年比一年少,結業是最好的選擇。」

  陳山林指魚蛋工場全盛時期十多個員工,至今餘下四名老員工,原本計劃捱多十年便退休結業,他透露現在魚蛋工場被市建局用八位數字收購的結局是完美,兩兄弟獲補償提早退場,終可停下步伐,展開人生新一頁。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